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用材料激发创新思考力

2017年12月04日 14:46 | 作者:齐喆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壁画与架上绘画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对材料的选择。材料的发展与加工技术的进步,推动着壁画的发展;对材料美感深层次的开发利用,也在拓展壁画的创作思路。日前在广州举办的“镶嵌中国——马赛克艺术邀请展”,作为中国首次举办的马赛克艺术专题展览,便带给人们如何以“物性之美”激发艺术创新的思考。

马赛克留给中国大众的印象,或是广泛使用在建筑外墙、卫浴装修中的装饰建材,或是图像被模糊成一个个小格子画面,少有人想起它的艺术属性。其实在西方,镶嵌艺术历史悠久,尤以镶嵌壁画最多。近现代,镶嵌艺术在墨西哥、西班牙、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国都有杰出展现。每个国家因应本国不同的文化传统与材料资源在镶嵌工艺上的不同发挥,成就镶嵌艺术更加多元的面貌。

timg

在中国,镶嵌艺术运用于壁画创作起步较晚。自上世纪60年代始,马赛克逐步运用到壁画创作中。80年代,出现了拥有较高艺术品质的马赛克镶嵌壁画。但此后,马赛克的艺术功能逐步被遗忘。此次邀请展,还原了马赛克的艺术属性,展示了各种镶嵌工艺在艺术创作中的可能性,为探讨如何进一步推进马赛克镶嵌在中国当代城市公共文化建设中的应用打开了一扇窗——近年来,中国城市建设进程飞速,临近时段相继完成的机场、高铁站、城市广场、酒店等公共建筑,建筑风格与装修材料呈现高度雷同倾向。大众视线被玻璃幕墙、挂装石材、金属饰板和广告牌等占据,常常让人在一瞬间不知身处何方。城市文化建设,急需能够让大众直接感知并影响大众文化生活的艺术形式。马赛克等材料在壁画创作中的运用,恰是一种有效的艺术形式。

在建筑外部及半开放的空间中,风吹日晒等自然因素限制了许多材料的运用。而镶嵌壁画具有坚固、耐湿、防晒、不易变色等优点。同时,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玻璃马赛克的重要产区,发展镶嵌艺术具有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

事实上,近两年马赛克材料已经逐步引起关注。在北京地铁、延安大剧院、江苏大剧院、重庆罗中立美术馆等国内多个重要公共建筑中,都采用了艺术品位高雅、制作精良的镶嵌壁画。就在刚刚完成移交仪式、由中国援建的越中友谊宫中,《友谊颂》与《辉煌乐章》两幅壁画,也采用了马赛克材料。但目前国内受过马赛克专业训练的壁画家依然屈指可数——从画稿到完成一幅镶嵌壁画,是一次再创作过程。从事镶嵌艺术创作,必须经过对马赛克材料本体的研究、规划及改造。

如何充分发挥独特的材料美感与工艺美感,在镶嵌中进一步释放图像之外的艺术创造力,是壁画家所致力的方向。

需要明确的是,马赛克镶嵌不应过分模仿或转译绘画语言。视觉形式的点阵化、碎片化,造型的单纯和概括性,不可预测的偶然性与即时性,是马赛克镶嵌的语言特性。创作者只有掌握拼贴语言的运用,才能处理好嵌块排列组合中,“图”与“底”的关系、拼缝与嵌块的关系、整幅画面与具体物象镶嵌结构走向的关系,提高艺术表现力。

壁画创作必须将艺术家自身感受和社会大众的喜好结合在一起,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指引。做到这一点,壁画家需要具备综合修养与技能,包括对环境因素的掌控、对大众心理的了解、对工艺技术的运用等,才能以自己独有的精神认知、图式语言,创作出富有中国味道和东方神韵的优秀作品。

人类有一个习惯,即将自身对世界和生命的情感与体悟,投注到无生命的事物中去,使它们具有意义。因此,材料可以作为独立审美中介而存在。每种材料都有性格——除了固有属性外,还来自于创作者和观看者的心理情感,以自身的物理性和精神性特征参与着创作。人的审美追求和对创造的渴望,让作为精神载体的物质材料,得以站在创作前沿,发挥其艺术感染力。将材料的艺术表现推向极致,正在成为艺术家探索创新的门径。在这里,物质材料于审美表现中得到转换与升华,被赋予新的价值与意义。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材料 镶嵌 壁画 马赛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