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讯息书画讯息

浅谈赵孟頫的书画艺术

2017年12月05日 19:09 | 作者:汪亓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赵孟頫曾言:“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由此可知,用笔在书法中极为重要。

回到诗中,前后诗句对照,诗句与图画对照,我们就能理解画家在此强调绘画要需融入“千古不易”的书法用笔的道理了,因为此图就是“以书入画”理念的创作实践。飞白法是书写时运笔着墨时,笔画中丝丝露白的一种书法技巧。画上的巨石采用飞白法,突出了石头的质感,古木则借来篆籀笔法绘出,从嫩竹杂草显示出的是小草书用笔的婉转多姿特征。这些都是借助书法用笔而使绘画技法得以拓展与延伸,最终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经典的理论与经典的创作完美结合,正是此图引人入胜的所在。


赵孟頫-秀石疏林图卷-故宫博物院-

赵孟頫 秀石疏林图卷 故宫博物院


从书法上看,从元代及至当今社会,赵孟頫的影响经久不衰,广为世人瞩目、临学。经过梳理,王连起先生将赵孟頫的书法分为四个阶段,有助于我们了解赵孟頫书风的变化。

第一阶段:45岁(大德二年,1298)前,用笔古拙、结体方阔是得自钟繇、褚遂良的遗绪,肥厚圆劲、捺笔特重是受智永、徐浩的影响。

其中,故宫博物院藏赵孟頫《草书跋保母砖》卷堪称经典。赵孟頫初仕元朝,便因公务南下杭州,其间为友人周密所藏传为晋王献之书《保母砖》拓本写下此段题跋,从中可见赵氏推重王献之书法的态度。赵氏早年个人风格尚未明朗,以致作品中的仿效前贤特征一望而知。此跋点画圆劲,结体方阔,不失遒逸灵活之姿,明显汲取了智永、徐浩的笔法特征。

赵孟頫为友人张谦所书《行书二赞二诗》卷,款署中所言“受益”是张谦的字。此卷约书于大德元年(1297),与《归去来辞》都是赵孟頫早期的妙墨。书家在未能成名前,往往会转益多师,借助尝试不同艺术风格的方式,探索自树风标的途径,赵孟頫也不例外。

此帖是他同友人醉后乘兴所书,纵逸舒展之处多得颜真卿、米芾二家笔意,与其中、晚年书作呈现出东晋时期王羲之、王献之的中和之美风格迥异。据诗后自题,可知是赵孟頫在湖州观堂与张谦饮酒,不过喝下一杯之余,便觉醉意横生,戏书此卷。

第二阶段:45—55岁(大德二年至至大元年,1298—1308),以“二王”为风范,淹有众长,机杼自出,用笔讲究,结构严谨,轻灵婉转,珠圆玉润。

赵孟頫笔下多有抄录的前代名作传世,如晋刘伶《酒德颂》与陶渊明《归去来辞》、三国蜀相诸葛亮《出师表》、唐刘禹锡《陋室铭》、宋苏轼《前后赤壁赋》等,不一而足。三国魏曹植的《洛神赋》,赵孟頫曾多次书写,且兼以行书、楷书,面貌自异,各有千秋。

此故宫博物院藏赵孟頫《行书洛神赋》卷辞藻铺陈,将曹植对洛神宓妃的眷恋终归于惆怅分离,伤感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而从此幅赵孟頫五十初度之际所书的手卷来看,行笔如行云流水,丝毫不见迟滞牵挂,又如棉里裹铁,全无臃肿疲软之态,气度富丽华贵,从容安详,使人有如沐春风的感受,仿佛能瞬间忘却文义原本具有的怅然无奈的气息。

故宫博物院藏赵孟頫《楷书张总管墓志铭》卷是赵孟頫中、晚年期间书风改变过程中的佳作。其用笔一丝不苟,体势方阔开张,点画锋棱俱见,一变以往秀润隽永、柔和清婉的特点,而追求刚劲端严、骨力洞达的艺术效果。这既是其审美标准从姿媚圆活转向刚健挺拔的调整,更是其刻意经营笔酣墨畅、健骨丰筋风格的书法实践。书法名家应他人之请抄录墓志,无需书写具体的安葬日期。卷末赵孟頫在原本应该空缺的日期前误书“至大元”,反而明示此墓志写于至大元年(1308)。

第三阶段:56—60岁(至大二年至皇庆二年,1309—1313),书风日趋刚健挺拔,字形也由方阔化为颀长。

南朝刘宋时人羊欣《采古未能书人名》提到,钟繇书法有三体,分别为铭石书、章程书、行押书,这是指在不同场合使用的不同书体。其中,铭石书指刻在碣石上的书体,多用楷书,以示庄重。

赵孟頫书写的《楷书淮云院记》册便属于铭石书。此册是他应顾信之请而抄录的牟巘所撰《淮云院记》,堪称成熟时期的大楷代表作。这一大字名迹,字字中宫紧收,可见骨力内含,结体端稳平和,不失潇洒自如,兼有放纵苍劲与圆劲雄浑之气。全篇500余字,用笔首尾如一,神气毫无懈怠,若非大师,绝难如此。

第四阶段:61岁至去世(延祐元年至至治二年,1314—1322),人书俱老,笔力深沉扎实,笔势雄健放纵,姿致洒脱依然,苍劲老到。

元贞元年(1295),赵孟頫自题所书千字文时讲到,20年来书写的《千字文》数以百计,可见用功之勤。如此勤奋,至少有一个目的———将前人之法熔铸成自家的面貌。

赵孟頫的学生柳贯说过,“吴兴公少时喜临智永千文,故能与之俱化”,恰恰是此事的绝佳注脚。此书已然洗去师法智永而成用笔古拙、结体方阔的痕迹,显出的是沉着稳健、瘦硬通神、平淡天真、风骨内含、全然是赵孟頫本色,令人赞叹。卷后黄公望题诗中称“经进仁皇全五体,千文篆隶草真行。当年亲见公挥洒,赵孟頫斋中小学生”。黄公望以山水画驰誉画苑,被尊为“元四家”之首,著有《山水诀》。连学生都有这样的盛誉,其老师在艺坛的地位之高就不难想象了。

对于书画,赵孟頫既有通过笔下作品创造出的艺术天地,也有见解精辟、泽被千秋的艺术主张,二者相辅相成,形成了为世人仰之弥高的地位。赵孟頫书法兼擅诸体,其楷书同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可见其书法成就之高。他对绘画创作的表现形式明确提出“书画本同”“以书入画”的艺术观点,针对南宋笔法大坏的颓势书风以“托古改制”的方式加以扭转,其倡导的艺术主张与艺术实践对中国艺术史的贡献尤为卓著。可以看到,一方面是赵孟頫借助自己的艺术创作推动艺术主张的延伸,另一方面是他与身边的诸多文艺家互张声势、共同实践,开创了元代书画的时代新风。

借鉴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对赵孟頫的绘画是“元人冠冕”的评价,我们将艺术史研究的视野放宽、放远,应该客观地说,赵孟頫的书画艺术不仅停留在“元人冠冕”,称作“艺苑冠冕”才是更为客观、准确的。

(本文作者汪亓系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赵孟頫书画特展”筹展组负责人)


编辑:杨岚

01 02 03

关键词:浅谈赵孟頫的书画艺术 赵孟頫的书画艺术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