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会议 会议

江西省政协十一届二十八次常委会议专题协商综述

2017年12月06日 08:56 | 作者:邹英香 | 来源:光华时报
分享到: 

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

站在“十三五”的新起点,江西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2016年8月,江西与福建、贵州一道,被纳入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从“先行示范区”到“试验区”,意味着江西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如何下好“先手棋”,精耕“试验田”,探索出可供全国复制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江西模式”?广大政协委员十分关注,由此,省政协把“加快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列为常委会议专题协商议题。

1118292138_14575952250651n

从开篇之作到收官之作,本届省政协五年持续关注生态文明建设。按照省政协主席黄跃金“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出精品”的要求,在省政协副主席孙菊生的带领下,人资环委组织调研组深入9市20余县开展调研,坚持上下联动,组织全省100个县(市、区)政协开展协作调研,并赴福建、贵州两省学习取经,形成了调研报告。11月27至28日,省政协召开十一届28次常委会议,围绕“加快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建言献策。协商讨论中,常委们认为报告是一个深入调研、直面问题、建议可行的调研报告,为本届省政协的专题协商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围绕协商主题,常委们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筑牢生态屏障

提升生态质量优势

喝更干净的水、呼吸更清新的空气、享受更良好的环境,是民之所望。如何让老百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更有获得感?常委们认为,要坚持保护、治理、修复“三道防线”并举,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切实保护好青山绿水。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我省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划定生态保护红线5.52万平方公里,推动26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面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常委们认为,生态红线应该有,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要科学、合理、永久,不仅要画在纸上,更要画在心里;不仅应该管住当代,更要管住长远。

能不能守得住生态红线,关键要看处罚是不是足以震慑违法者,执法的板子是不是能真正落到违法者的身上。“一些地方发生环境问题,习惯于以罚代法,有个地方五年没有宣判过一件环境违法方面的案件。”最近,陈淦彬委员参与了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督查,他建议必须严格执法,让生态红线像带电的高压线让人不敢碰。

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关键要突出样板区的示范作用。我省有别于福建、贵州的优势和品牌是什么?常委们认为,应强力围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积极探索创建国家公园。

净空净水净土,我省做了大量工作,但实际状况堪忧。比如城区工地扬尘、鄱阳湖水质、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消灭劣V类水等问题依然严峻。如何破解这些瓶颈,常委们建议要抓住问题一个一个落实到位,并敢于较真碰硬。“脱贫攻坚挂牌,摘牌,效果非常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也应如此。”九江市政协主席杨小华认为思想要真重视,规划要真科学,措施要真落实,问责要真到位。

坚守发展理念

培育绿色产业体系

发展不足是我省最大的短板,加快发展也无疑是我省主要矛盾,但怎么发展,发展什么?常委们认为,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重视环保产业发展,做强现代农业,做精生态旅游,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新路。

我省企业很少或基本没有参与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焚烧发电等,各地的污水处理厂建设也是外来技术,连最基本的垃圾桶、垃圾清运车多是外省提供。江西金达莱环保公司研发的污水处理技术,在国内外首次实现污水处理的有机污泥近零排放,并已在全国近千个废水处理项目中得到推广应用,污水处理设备出口至意大利等13个国家,开创了我国成套污水处理设备出口之先河。令人遗憾的是,却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对此,常委们建议,要完善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支持本地环保企业发展政策,加快发展具有市场前景的高端环保设备装备制造业。

长期从事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的李秀香委员,通过对比分析江西和福建林下经济产值,认为我省林下经济比福建少100亿元之多,林下草本经济植物贡献度小是重要原因之一。她建议要规划草地生态红线,建立草生态系统保护管理体系,大力发展草产业,打造江西草业品牌。

“辜负青山,空守金山;用好金山,更利青山。”省政协人资环委专家组成员郭英荣认为,要依托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等林下经济,无需盖工厂,不会冒黑烟,没有污水流,是上等的绿色富民产业。

“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老百姓是坚决不干的。”肖礼庆常委建议,要让群众从绿色发展、绿色旅游、绿色居住、绿色文化、绿色交通中得到实惠。

加固“四梁八柱”

构建制度法治体系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样的变革,常委们认为,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注重生态文明机制创新,加强生态文明法治保障。

对制度体系的呼唤,其实是对重新考量、梳理和认识现行管理制度、机制体系模式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呼唤。“重点要从生态环境监督、治理、应急处置管理、效益评价等方面设计生态文明建设的体系架构及内容,具体操作方面要有破有立。”常委们所说的“立”是要整合部门资源,建议将河长办、鄱湖办、山江湖委办等相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机构,归并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办公室统一管理,有利于上下工作衔接。“破”则是要打破政府部门绝对主导、单向推动的管理模式,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明确公众、企业的社会责任,真正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

生态文明建设的终极目的,不仅仅是青山绿水,而是经济社会各项指标的生态化。“当前备受诟病的莫过于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冲突,地方政府领导谈到招商任务,经济发展指标,很多地方还是会踩边线,甚至明知故犯。比如在五大河流源头还招来了一些重金属污染企业。”抚州市政协主席黄晓波建议,必须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姚电常委则建议,要根据《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拿出问题清单对照整改,细化时间表、落实责任人,最好与干部考核挂钩,省两会的时候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逐条通报进展情况。

制度完善和法治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常委们强调,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保护制度体系。

营造浓厚氛围

唤起全民生态意识

人人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护者、建设者、监督者和共享者。常委们一致认为,生态治理仅靠政府大包大揽已不合时宜,亟需唤起全民生态意识,要让全社会都能从主观上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事关自己的健康,事关自己的幸福生活,自觉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已任。

思想认识和思维方式是一切行为选择和决策方式的根源。“最好的生态是平衡,而不是偏执于人类感观的美丽好看。比如用石头水泥修筑塘堰水渠堤岸和底部,好看,防渗水,但却破坏了水微生物和两栖动物的生存环境,破坏了水的自净能力。”全国政协委员王东林认为,必须从生态知识普及和生态文明建设启蒙做起,政府与社会各部门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应该自觉具备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系统思维意识。

生态文明教育应该是全民教育。常委们一致认为,要加强宣传发动,环保知识和理念不仅要进校园、进书本、进课堂,也要进社会。“我省生态文明科普教育体系很不完整,一些宣传还停留在口号上、标语层面,缺乏实际操作效用。”任江南常委建议,要加大生态文明知识教育和科普力度,可组建生态文明技术推广团队,开展系列生态文明专题科普工作。

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上上下下的热议,更是身边实实在在的行动。肖礼庆常委认为,要积极探索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引导群众参与到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中来,让“广大多数”与“关键少数”一起干。许多常委则建议,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民间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作用,积极引导每个企业、每个公民,改变粗放的生产方式和不良的生活方式,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为了人民,生态文明建设依靠人民的长效动力格局。

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既是江西当前发展的根本要求,更是江西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江西省政协一直在行动。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生态 文明 建设 常委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