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7全国政协第76次双周协商座谈会>要闻 要闻

“天下第一团”到底经历了什么?———大理州白剧团振兴启示

2017年12月08日 09:00 | 作者:韩雪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12月8日电(记者 韩雪)在12月7日的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几位全国政协委员提到了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白剧团。见证最多、感受最深的,是多次跟随全国政协进行考察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京剧院三团团长张建国。他说:“白剧团经历了低谷,又逐渐焕发了生机。”

据张建国介绍,2004年,大理州白剧团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并入大理州民族歌舞剧院。有人唏嘘:白剧团不复存在了。也有人说,白剧团获得了生机。这个成立于1961年,创作生产近百台剧目、培养大批艺术家,被授予全国“天下第一团”的老剧团,到底经历了什么?

“并入大理州民族歌舞剧院后,白剧被认定为‘地方性文艺事业’。虽列入国家非遗名录,但没有享受应有政策。”张建国委员说起那一段黯淡:“合并后白剧仅有在职演员17人,经费长期不足,2010年演员月收入不足800块;5年没有上演新戏,人才严重断档,一旦排演大戏需要返聘退休人员才能完成……”

直到2013年,全国政协京昆室部分委员到白剧团考察,提出的意见建议引起当地政府重视。在地方政府的积极关注下,经费保障、人员编制、人才队伍建设、新剧排演等方面进行了深化改革,还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期白剧工作的意见》。

这正是此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上,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建议的由“民族地方政府颁布长期发展规划”的现实版。他的理由是:由于少数民族戏剧受众面小,推向市场难以生存良好,更严峻的是,少数民族戏曲剧种的文化安全关乎中国文化安全。这就要求,成长需要地方政府的扶持。对此,其他委员也表示,对有些传承任务重的剧团,应当给予财政上的全额保障。

如今,白剧恢复了往昔的生命力,成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文化部重点扶持的西部提升剧目。讲述者张建国也是一位京剧艺术的传承者,自身经历让他清楚认识到,戏剧是为了服务群众。他呼吁:像白剧这样精心培育的花朵,更要起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作用,政府还有政策空间,比如还可以完善“送戏下乡”政策。就像在座委员和专家们所期望的:美丽的艺术之花,要开放在雪域高原、草海边寨、大漠戈壁上,悠久、独特、艳丽。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大理州 白剧团振兴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