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7全国政协第76次双周协商座谈会>评论 评论

传承少数民族戏剧 到“划重点”的时候了

2017年12月08日 09:11 | 作者:鲍义志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文化传承离不开人,核心也是人。“人”的问题,在少数民族戏剧传承中,也是避之不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中国少数民族戏剧是在中华民族丰厚的传统文化基础上,经长期历史衍变逐渐发展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是活态的文化遗产,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特征。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和关心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给予了战略指导、法制和政策保障,出台了诸多关于文化和戏剧发展的若干政策与文件。如《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戏剧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中宣部、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戏剧进乡村的实施方案》、《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戏剧教育工作的意见》、《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2017年度戏剧专项扶持工作的通知》等,强调要为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生活,推动少数民族文艺繁荣发展。可以说,通过自上而下的努力,少数民族戏剧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少数民族戏剧还面临着时代变化、社会变迁所带来的各类新问题、新挑战。比如尽管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以及相应的政策支持,来扶植少数民族戏剧的传承人,但是由于一些民族戏剧受众面较窄,加之这一代青少年从小成长的环境就缺少民族戏剧的浸染熏陶,所以很难吸引年轻人愿意去学习本民族古老的艺术样态并作为传承者;又比如国家花了很多气力、经费培养的一些民族戏剧传承人有相当一部分并没有留下来,这些问题都是值得关注和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的。因为文化传承离不开人,核心也是人,所以“人”的问题,在少数民族戏剧传承中,也是避之不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根本的自信。做好少数民族戏剧传承与发展工作,也承载着这样的责任和使命。以笔者所在的青海省为例,青海省是藏族、回族、土族、蒙古族等民族聚居的省份,八大藏戏是藏族百姓喜闻乐见的民族艺术样态,这一有上千年历史的艺术样态,艺术表达内容中涵盖了一个民族的民族价值观、审美取向,也讲述了一个民族地域中的美好河山,百姓通过这一艺术形式,可以获取真善美,会从内心自发地热爱民族、热爱家园。谈到民族戏剧需要年轻一代的传承人,我们就需要将中国多民族、异彩纷呈的艺术样态,通过当代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接受方式,让他们感受到本民族、其他民族、中华多民族的丰富多样性的艺术样态和形式,只有先接触、先感受、再感受、被吸引,才能想到再去深入学习。所以,解决少数民族戏剧后继无人的问题,扩大受众面、吸引当代青年,也是避之不开的重点工作。

此外,本着留下中华文化多样性史料的目标,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戏剧工作不能疏忽的,还有要运用现代化的记录手段留下各民族戏剧的生动音像、文字等。因为有一些民族,确实因为人口的原因、长期传承的缺失,民族戏剧处于濒危失传的危险中。记录和传承中华民族的多样性,需要对中华各民族的艺术样态有全景性的记录,让它留在中华文化史中。对于各级少数民族院团的评价考核,也不能唯市场论。

如何让少数民族戏剧在传承和发展中,真正找到文化自信,在推进少数民族戏剧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扩大受众面,找到现实的传承根基,是当下和未来做好少数民族戏剧传承和发展的重点,需要各级政府根据少数民族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美好需求,开展研究,做好长计。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政协副主席)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