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一个少数民族乡的脱贫路

2017年12月08日 14:04 | 来源:江西日报
分享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个少数民族乡的脱贫路


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金竹畲族乡乡长蓝卫的办公室挂了一幅脱贫蓝图,这幅图往小了说,是眼下着急干的活儿;往大了说,是畲乡人世世代代的致富梦。

梦想很丰满,任务却很艰巨:作为乐安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全乡建档立卡的扶贫对象有3408人,其中大部分是畲族群众,10个自然村分散在深山里,交通闭塞,山多地少,脱贫不易。

作为少数民族乡,脱贫靠什么?产业路径如何抉择?从哪里突破?这是畲乡扶贫工作的重点。

“答案在绿水青山间。”乐安县委书记彭银贵一句富有诗意的回答,把记者的视线引向了大龙山深处……

下山,迈出脱贫第一步

47岁的贫困户杨福财看着敞亮的新房,喜不自胜。一年前,新房刚封顶,一家人就迫不及待搬下山来。“山上的屋子,一天也不想住了。”杨福财说,土坯房到处漏雨,家里的衣物经常发霉,山体滑坡也威胁着生命安全。杨福财的妻子常常要将在山上挖的笋、摘下的箬叶挑去市场上卖。从家到集市有4公里,得走1个多小时。孩子们上学、老人看病都很困难。

“拔穷根必须挪穷窝”,当地政府认识到,将生活在深山、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贫困户搬迁到交通便利的安置点,是最有效的脱贫方法。

新村“金盛园”就建在山脚下,村里统一打好了地基,每人可享7000元的政策补贴,贫困户还可享受免息贷款,群众靠补助和贷款基本能住进新房。去年11月,竹园自然村24户畲族群众成为首批搬迁的农户。目前,已有107户搬进了7处集中易地搬迁安置点。

“易地搬迁让群众既改善居住条件,也能就近享有医疗、教育资源,增加就业机会,路越走越宽了。”蓝卫说。

在杨福财家屋顶上,一排太阳能电池板向阳而立。安装太阳能发电板的2.7万元,全部来自银行的5年免息贷款。而且,他妻子又在乡里找到了工作,一个月工资近3000元。不久前,全乡25户以上的自然村全部通了水泥硬化道路。杨福财自信满满地说:“过去马路少,思路也少,现在马路通了,脱贫致富的思路也就宽了。”

兴业,靠山吃山做绿色文章

严杭村贫困户邓火龙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到兰韵专业合作社,搭棚、上架、锄草、施肥,精心种植大棚里的高山兰花。这10亩共7.6万株高山兰花,是他脱贫的希望。

严杭村地处金竹畲族乡东面,平均海拔656米,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适宜高山兰花生长。

2016年,村里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基地”模式,组建了兰韵专业合作社,基地一方面可解决50名贫困户劳动力在此务工;一方面引导14名贫困户申请贴息小额贷款投入企业,每年根据效益分红。

还有两个月,春兰就可以上市了,来自漳州的老板早早下了订单。谈起这些,邓火龙脸上一直挂着笑容:“日子有盼头。”除了种兰花,他家还养了11头猪,山上有毛竹,田里还养着稻花鱼。

瞄准“青山绿水”间的好商机,金竹畲族乡在全乡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建立竹笋、茅苔韭、稻花鱼、蚕桑、箬叶等专业合作社11个,通过吸纳贫困户参与,积极拓宽“造血式”扶贫新路子。“村子变了,人也变了,越来越有干劲,主动要帮扶项目的贫困户也越来越多。”严杭村党支部书记邓国凌告诉记者。

而在更偏远的联村,自从陈永顺家的土蜂蜜“上了网”,他就越发忙了。走进山后一片青翠的松竹林,180多个蜂箱错落摆开。陈永顺随手打开了一个蜂箱盖,一块块黄澄澄的蜂蜜出现在眼前。谁能想到,就在两个月前,陈永顺还在为蜂蜜卖不出去而发愁。当时,正在联村调研的彭银贵了解到陈永顺的窘境,就请来电商,为他搭建销售平台。短短一周,1500公斤蜂蜜被抢购一空。

“要想富,先修路,电商是条快速路。高速公路短期内很难修到金竹畲族乡,但互联网的‘高速公路’能帮畲乡找到一条发展新路。”彭银贵说。

现在,陈永顺和村里的贫困户合伙,准备将蜂箱扩大到400箱,“每箱收成15公斤,一公斤卖100元,一箱就能卖1500元!”养了21年蜂,陈永顺觉得现在的日子比蜜甜。

旅游:美丽畲乡催生美丽经济

在“蓝氏畲族农家乐”,张样秀正张罗着重新装修楼上的六间客房。“农家乐开了3年,生意一年比一年好。”张样秀笑呵呵地说。之前她跟随丈夫在福建打工,辛苦一年收入不到2万元。眼看着村里游客越来越多,她便回家“转型”做起了农家乐,没想到生意非常好。“菜是自己种的,米酒是自家酿的,鱼、鸡是自己养的,冬笋是自己山上挖的。”张样秀告诉记者,一年下来收入有八九万元。

流舍畲族村吓通自然村地处金竹瀑布群核心地带,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最大的特色是畲族文化,最终的出路在发展旅游。”在蓝卫看来,旅游业是吓通村扶贫开发中最容易撬动的“支点”。

近年来,乐安县投资2000万元,结合金竹瀑布旅游开发和吓通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进行房屋外墙立面整治、畲族风情展示厅、畲族文化长廊、停车场、综合管网等项目建设,打造集民俗风情、观光度假、餐饮娱乐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新格局,带动村民发展餐饮、住宿业,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

把风景变成产业、把“美丽”转化成“生产力”,如今的吓通村“化蛹成蝶”——村前溪水潺潺,野鱼畅游;村后绿树绵延,鸟语花香;村道两旁一幢幢绘有畲族图腾装饰的独栋双层小楼错落有致。正是看到旅游开发带来的“钱景”,不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来了,养鱼养鸡种蔬菜,或是开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

在与贫困的较量中,金竹畲族乡用绿水青山孕育出的优质农产品和旅游产业换来了村民家中的“金山银山”,将贫困甩在身后。

●群众感言

联村党支部书记雷冬至:现在网络四通八达,信息灵通。只要找对路子,用好政策,就不怕富不起来。

严杭村贫困户邓火龙:要想富,首先要改变思想,不能有依赖思想。自己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就能摘掉“贫困帽”。

●记者手记

扶贫开发要找到自己的特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一般分布散、较偏远、经济基础不好,但有着自己的传统和特色。这就要求脱贫攻坚中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生态、文化和地方特色产品,加以引导,促进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金竹畲族乡牢牢抓住“生态资源”这个富矿,根据每个村的产业传统、地理位置和文化习惯,精心挑选发展路径,并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帮扶,通过打生态品牌、抓绿色产业,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环境,推动了畲族文化传承。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畲族 脱贫 少数民族 贫困户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