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好声音 好声音

民革张爱林: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

2017年12月11日 14:17 | 来源:团结报
分享到: 

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 

□张爱林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作为“四个自信”之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此次被写进中共十九大报告对中国未来文化的发展意义重大。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远景目标,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理念导向,以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为具体保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来源构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文化的母体;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是当代中华文化的主导力量;三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新文化,这是当代中华文化的创造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实现文化自信的具体思路,其中提出的五点要求意义重大。

一是关于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问题。意识形态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而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则是文化方向最根本的保障。尤其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复杂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必须明确中国文化立场,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提高文化观察能力,认清是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还是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二是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不管是在校学生教育还是国民教育都要把在具体工作实践中积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三是关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问题。报告除了继续加强中国梦教育,弘扬传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外,特别强调了与文化建设密切相关的“四观”,即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的培养,而其具体落实就是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建设的“四德”,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此“四观”、“四德”是实现中国梦的德性基础和重要内容。

四是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问题。文艺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要推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夯实中华文化的群众基础,必须繁荣文艺创作。近年来,中国文艺界曾经一度出现低俗、庸俗、媚俗的文艺浊流,虽然经过有关部门的积极治理和引导,仍然不绝如缕,十九大报告特别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五是关于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多个方面,其中关于完善协调文化事业的公益性和文化产业的利益性之间冲突的管理机制问题,文化事业和产业直接为群众文化需求服务,事业和产业存在一定的张力,这种张力表现在文化事业的公益性和文化产业的利益性之间的冲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文化建设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十九大报告关于文化的指导意见要言不繁,但鞭辟入里,为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勾画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积淀、培育、调整和发展的过程,我们必须要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尤其当今时代,更加需要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作者系民革党员、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中华文化 社会主义 自信 伟大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