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厉以宁:创新不能说的多做的少!

2017年12月12日 09:21 | 作者:崔吕萍 孙晓光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有人问我,当前你担心什么?我担心是改革太慢。”在日前举办的腾讯财经2017风云演讲暨原子智库年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这样表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厉以宁表示,因为我们要把发展方式变换过来,要把过去那种数量型的、速度型的改变为今天质量型的、效益型的发展方式,这个发展方式不是很顺利就能改过来的。

时值年终,回顾2017年中国经济走势,稳中有进、稳中有喜、稳中也有忧。而要绕过发展中一些“思路干扰”,厉以宁有话要说。“最近,我在几个省做了调查。听到下面工作人员反映了一些情况,有人认为,经济形势已经好了,稳中有进了,这样的话我们补短板、降成本、去库存,是不是也可以放松一点?这种看法是不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刚有一些成绩,现阶段一定要防止大干快上。另外,如何把经济转到新的发展方式上来?科技创新将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厉以宁这样说。

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形势,厉以宁强调,虽然情况往往比我们想象得要乐观一些,但也要正视摆在面前的问题。在他看来,问题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第一,在今天,如何将实体经济发展起来?实体经济发展起来需要人才、需要创新、需要新的营销观念和管理理念,这是个系列问题,不是简单地说转变就转变了,没有那么容易。

第二,对农村的情况还要进一步细化。“要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全面进入小康社会,要综合考虑农业现代化与农产品市场化的结合,这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厉以宁强调。

第三,我们希望在国际上能够树立自己的产品品牌,有自己的特色,但这点还不够,“我们对于品牌概念的理解和打造就不如人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厉以宁表示。他同时提出,改革并不是不要农民,改革需要的是新农民;改革不是不要进城来打工的人,改革是要培养出更多的技术工人,或是培养出返乡创业的新型人才。农民只是一种职业,而不是一种身份。

由此,厉以宁对今后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两大期待。

首先,一定要看到中国当前正在发生人力资本革命。现在很多农民已经由从事第一产业转变为从事第三产业了,他购买了拖拉机、播种机,租赁给其他需要的农民进行生产,这就是一个大变化。因此,未来在农民参与创业,农民从事生产性服务业,从事农村生活服务业等工作时,都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支持。

第二,当前,教育对农民的影响越来越深,有三个例子可以说明:第一是高中义务教育的普及,这不是单纯把义务教育再延长几年的问题,实际上是为了让更多的农村孩子有机会进入高等学校做准备;第二是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第三是培养农民在农业生产上的主动创新意识。“我们对中国应该有新的认识———如果不走创新这条路,经济发展是没有效率的,因此一定要跟创新结合起来,创新不能谈的多、做的少。”厉以宁这样说。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创新 农民 改革 发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