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吴岩:新时代高等教育面临新形势

2017年12月19日 10:11 | 作者:吴岩 |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新时代”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华民族面貌发生前所未有变化的伟大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走向成熟的伟大时代;是中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不断提高,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伟大时代。新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中国高等教育是不是强国,必须在国际视野下看我们有没有影响力、有没有感召力、有没有塑造力,是不是开始走进世界舞台中央,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中有没有中国声音、中国元素、中国方案。

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定位和使命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七个战略,即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每一个战略都与高等教育密切相关。十九大报告还提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如果没有高等教育的人才、科技和服务的支撑,这些“强国”建设也都难以完成。一句话,新时代的国家战略和目标需要高等教育的支持。这些战略发展的基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容,而复兴需要教育作基础。正如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所谓基础工程,第一它是基础平台,第二它必须率先实现。由此可见,十九大报告把高等教育的地位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高等教育在新时代承担着新使命:

第一,目标更高了。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优先发展教育,才能面向新时代、赢得新时代、领跑新时代。因此,高等教育强国要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先行实现,高等教育不是适应新时代的问题,要赢得新时代,最重要的是要有领跑新时代的能力。

第二,任务更硬了。十九大报告讲教育的部分有327个字,内涵丰富,尤其是其中的动词的使用与以往不一样。比如,以前是“把立德树人当作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十九大报告是“落实立德树人”,“当作”是号召,“落实”是目标。以前说“实施素质教育”,十九大报告是“发展素质教育”。明年我们要在福建举办第四届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在我看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新突破。原先素质教育更多地体现在知识层面,如增加人文素养知识,现在我们要把知识、能力、素质糅合在一起。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团队精神,敢于冒险、不怕失败。所以,素质教育不是实施的问题,而是发展的问题。以前提“促进教育公平”,十九大报告提“推进教育公平”。以前提“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十九大报告则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第三,需求更迫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这意味着,高等教育今后的使命神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高等教育只有真的把一流本科教学这件事情落实了,真的做好了,才能让“更迫切、更强烈”的事情梦想成真,否则就是空想。

高等教育面临四大变化

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我们应该有如下基本判断:

第一,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整体上进入世界中上水平,开始进入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第一方阵。

第二,中国高等教育开始与国际高等教育最新发展的潮流包括发展理念、发展标准等同频共振。从20世纪90年代到世纪之交,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一直关注质量,我们关注点主要在发展规模,当时我们与发达国家不同步。现在全世界高等教育最核心的关键词是——质量。我们提出的内涵式发展的核心也是质量。世界上高等教育发展的最新理念是“学生中心”,我们也提出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中国高等教育无论是在院校评估还是在专业认证中,“学生中心”的理念开始成为共识。在高等教育主流理念上,我们开始与国际同频共振在同一个频道上。

第三,中国高等教育与世界高等教育从整体上来说是追赶与超越、借鉴与自主、跟跑与领跑交织交融,有落后的,有跟跑的,个别还有领跑的。比如在创新创业教育,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即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等方面开始领跑。

第四,世界高等教育开始认真倾听中国声音、融入中国元素。我们已经开始走出国门,用中国标准评估、认证世界高水平大学。今年6月,我们到美国参加《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大会。高等教育“富人俱乐部”开始认真倾听中国的理念、中国的经验,认为中国的经验应当作为今后认证标准的重要内容。

从总体上看,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以下四个大的变化:

第一是地位和作用有了变化。之前,我们强调更多的是高等教育的基础支撑作用,现在我们要强调高等教育支撑和引领作用并重,而且引领的分量要加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想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可持续发展,最大的红利、最重要的牵引力就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要发挥好这种作用。

第二是发展阶段有了变化。中国高等教育已经从后大众化阶段向普及化阶段迅速迈进。中国高等教育2002年进入大众化时期,毛入学率达到15%。15年后的今天接近45%,再过两到三年将超过50%。毛入学率50%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进程的一个新阶段——普及化阶段。中国高等教育只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将完成从大众化向普及化的转变。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意味着高等教育开始成为其国民的基本需求,高等教育开始成为国民职业生涯的“基础教育”。

第三是类型结构有了变化。当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到高级阶段,引领国家发展的一定是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而不是单一的“同构化”高等教育。不同类型的学校都可以成为国家队,在人才培养方面尤其如此。

第四是环境坐标格局有了变化。我们的舞台是世界舞台,我们的坐标是国际坐标,我们的格局是全球格局。因此我们不仅要参与国际竞争,我们还要参与国际高等教育治理,参与高等教育标准制定。

一流大学必须有卓越的教学

关于如何建设一流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同年,在教育部第26次咨询会上,刘延东同志指出,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指示。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要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向社会要教学资源;要建设学校质量文化;要推广三大先进理念;工程教育质量标准要与国际实质等效。陈宝生部长也表示:立德树人要落实在提高本科教学水平上。提高教学水平,基础在本科,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高质量的本科,就建不成世界一流大学;高校领导不抓教学,不是失职就是渎职,至少是不称职;抓质量就是抓责任、抓标准、抓激励、抓评估;要建设质量文化,引领质量发展。陈宝生部长还提出“四个回归”,即: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回归常识,教育的常识就是学生读书;回归本分,教师的本分就是教书育人;回归初心,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就是培养人才;回归梦想,教育梦就是报国梦、强国梦。陈宝生部长说,教学决定生存,学校为教学而建;离开教学,校长就不是校长,教授就不是教授,大学就不是大学;质量决定兴衰。

一流大学必须有卓越的教学。事实上,近年来,世界一流大学都已经开始瞄准本科教学。

英国正在从国家层面上回归教学,发动一场围绕质量的教育大变革。2016年英国教育部发布的《英国高等教育白皮书》指出,知识经济体的成功体现为教学卓越、社会流动和学生选择。白皮书的“教学卓越框架”提出:围绕以学生为中心提升教学质量,确保每一个学生得到良好的教学体验,鼓励原创思维,推动参与,为在全球范围内工作做准备。强调教学与研究具有平等地位,优秀教师与优秀研究人员享有同样的专业认可度、职业机会和薪酬待遇。根据近三年退学率、学生满意度和毕业生就业率等指标进行“金银铜”高校排名,以便学生了解哪些高校的教学水平高。只有参加“金银铜”排名的高校才可以提高学费。高校专业教学应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增加毕业生就业,尤其是在高技术产业领域就业。

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会1998年发布了《重塑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2001年,又发布《重塑本科教育:博耶报告三年回顾》。这两份报告引起了美国研究型大学对本科教育的强烈关注,对本科教育改革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等超一流大学纷纷回归本科教育,启动本科教学改革。

2006年,哈佛大学本科院院长哈瑞·刘易斯在《失去灵魂的卓越》一书中深刻反思哈佛大学一度忽视了本科教育,是失去了灵魂的卓越。可以说,没有一流本科的“一流大学”是失去了灵魂的卓越!没有一流本科的“一流学科”是忘记了根本的一流。

斯坦福大学2012年发布《本科教育报告》(2012),2015年又发布《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约翰·亨尼斯校长在报告中说,斯坦福大学是一所伟大的教学与研究型大学,要像对待科研一样重视与支持教学,这不仅可能,而且很重要。以前关于本科教育的讨论都陷入了“把教育改革局限于如何重新安排船上的座椅,而不是对轮船的航向进行深思熟虑的讨论”的误区,新一轮本科教育改革的关注点不应仅仅指向大学应该教什么,也要关注大学应该怎么教;也要关注学生应该怎么学、学得怎么样。斯坦福大学提出如下21世纪本科教育目标——掌握知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融合,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融合,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分析哲学;磨炼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批判性阅读能力、美学与审美能力、形式和定量推理能力、历史思考能力、科学分析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培养责任感:包括个人和社会责任感、伦理和道德、跨文化跨种族认同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包容慷慨的品质以及富有同情心;自适应学习:掌握知识迁移能力,即运用所学知识能力去创建新的连接,解决新问题,应对各种外界挑战和机遇,逐步形成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习惯,成为创新型人才。

麻省理工学院2014年发布《麻省理工学院教育的未来》,2016年发布《高等教育改革的催化剂》。拉斐尔·莱夫校长指出,高等教育到达了一个转折点,我们必须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单个的变革主体是不够的,必须让全体教师、大学的高级管理层、学科和专业负责人、科研团队都参与进来。要让学生学会反思、讨论(与同伴和专家)、学科思维、自学和掌握学习。麻省理工学院正在推动教学方法改革,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师授课的被动学习,倡导主动学习、探究式学习、项目学习、从做中学、实践学习、问题导向学习、自我学习、同伴互学和团队学习。

我们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要做好“四个一流”的统筹:

一流大学是目标。一流大学是中国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的象征,国家发展需要一流大学的支撑和引领。

一流学科是条件。但是,一流学科不等于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总和也不等于一流大学。

一流本科是根本。没有一流本科,建设一流大学是自娱自乐。

一流专业是基础。一流专业是一流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只有真的把课程、教师、教学、学生及教学方法技术都在这个专业平台上整合好,把专业建扎实,把一流本科办好,培养一流人才的目标才可能实现。

一所成熟的大学、一个有定力的校长和书记、一位有情怀的教师,应该时时把本科教学捧在手里、抱在怀里、扛在肩上、顶在头顶。现在有不少书记和校长开始带头回归本科教育,这是好现象,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幸事。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高等教育 一流 大学 中国 本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