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周逸先:防治校园欺凌要从家庭教育抓起

2017年12月20日 15:50 | 作者:周逸先 |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周逸先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屡禁不止,成为一个难以根治的痼疾。校园欺凌的发生,究其原因,既有家庭教育不当,也有学校监管措施不到位、社会参与不力,还有相关法制不完善及不良社会风气的诱导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可谓涉及面广,问题复杂。因此,校园欺凌的防治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广泛参与、通力合作。但我认为最根本的是要从家庭教育抓起。

rdn_5591086b5cd8d

校园欺凌的发生归根结底是少数学生品德不良导致的结果,而这些不良品德主要又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不当造成的。据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前几年的一项调查,57.9%的在押未成年犯来自单亲、继亲或婚姻动荡家庭。有关研究也表明,结构不完整家庭的学生最容易成为欺凌者。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家庭很容易疏于对子女的管教,造成家庭教育的“缺位”,使孩子形成心理和道德品格的缺陷。因此,针对当前校园欺凌频发、家庭教育建设相对落后的现象,抓好家庭教育需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完善法制建设,落实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家庭教育立法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的做法,我国虽然也多次提出要加强家庭教育的法制建设,落实家庭教育责任,但至今还没有专门的家庭教育法律。家庭教育立法,应明确规定家庭教育既是公益事业,也是私益事业,家长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只有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和法律保障,才能使家庭教育的责任得到真正落实,防止家庭教育的边缘化和家庭教育责权的虚置化。

二是强化亲职教育,提高家长自身素质,特别是道德素质。亲职教育是上世纪早期最先由西方国家倡导的一种对家长进行的“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好家长”的专门化教育,也叫“双亲教育”或“家长教育”。受教育的对象是家长,施教机构既可以是学校,也可以是其他社会专业团体或机构。教育的内容包括对父母的教育和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两个方面。亲职教育的理念突出强调了对父母自身的教育,在当前我国家长素质参差不齐、家庭道德教育观念淡漠的背景下,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大量研究表明,孩子的不良品行大多源于父母自身的问题,是问题家长造就了问题儿童。因此,要把孩子教育好,家长首先要把自己教育好。面对校园欺凌背后的道德品质问题,家庭教育最应该反思的恐怕还不是如何教育孩子,而是引导家长如何做好自己。

三是端正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观念决定人的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教育失效,校园欺凌频发,与当前一些家庭教育的模糊观念有很大关系。例如,“孩子是自己的,教育归学校管”,家长拒绝承担教育责任;“孩子还小,不必太认真”“树大自然直”,错失教育的关键期;“谁打你,你就打谁,不能吃亏”,误导孩子以牙还牙,以暴易暴;“关心不够用钱补”,一味以物质上的满足来弥补对孩子心灵上的亏欠,忘记了“勿以财货杀子孙”“至安无如教子”的古训;“为了孩子,我什么都可以不要”,以无原则的溺爱代替教育,就像马卡连柯说的那样:“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诸如此类的教育观念,轻则没有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使家庭教育失效,重则误导孩子的道德认知,助长孩子的不良品行。

四是明确职责分工,加快家庭教育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家庭教育的服务保障体系涉及家庭教育管理、从业人员培训、家庭教育研究和指导、家长学校的举办等众多领域。但目前普遍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组织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从业人员少、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虽然有很多学校开办了家长学校,但多数流于形式,功能发挥远远不够。目前,一方面,家庭教育有强烈的需求,迫切需要加强组织管理和专业化的指导和服务。但另一方面,能够提供的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产品却严重不足。因此,尽快建立和完善政府主管、学校主抓、社区参与、分工合作、职责明确、家长学校实体化、人员队伍多元化、专业化的家庭教育联合保障服务体系十分必要。

五是建立儿童关爱档案,消除家庭教育死角。针对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失能家庭、留守儿童家庭等有可能造成家庭教育缺失的家庭,应以儿童所在学校和社区为主体,尽快建立儿童关爱档案,实行点对点帮扶和指导,切实解决特殊家庭的实际困难,消除家庭教育死角,为每一个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家庭教育 教育 欺凌 校园 家长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