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好声音 好声音

民革洪炳举: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2018年01月02日 09:57 | 来源:团结报
分享到: 

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洪炳举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像征,亮丽的名片,国家的“身份证”。纵览世界历史,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与其民族精神的崛起和民族文化的复兴紧紧相连。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和传承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华夏儿女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对中国文化自信进行的阐述,为文艺发展擘画蓝图,指明方向,在文艺界引起热烈反响,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受激励,干劲更足。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因此迫切需要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而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必须深刻认识自身的使命担当,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做一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文艺创作绝不能脱离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才是文艺创作的真正源泉。”因此文艺工作者应该要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艺术作品要来源于生活,提炼于生活,再还原于生活。文艺工作者要长期深入基层、体验生活,把文艺生活带到人民当中去,文艺作品才能接地气,才有生命力。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到人民的生活中,为人民演出、为人民放歌、反映人民的冷暖,反映新时代的精神风貌,才能弘扬时代的主旋律,才能更好地出精品,创作出更多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精神的优秀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因此,文艺工作者必须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把握时代脉搏,引领时代潮流,勇于回答时代课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要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要自觉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新时代文艺作品。做好这些,就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作者系民革党员,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团长助理、国家二级演员)


编辑:李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