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8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海淀区政协2017年度议政会聚焦“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

2018年01月09日 09:45 | 作者:包松娅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本报讯(记者包松娅)“在全球流动、全球配置、全球定价、全球争夺的全球化趋势下,国际科创人才争夺逐步显现。同时国内广州、深圳、上海、武汉、杭州等城市在人才的争夺上也日趋加剧。”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委员陈岭之说的对科创人才的争夺只是冰山一角。近日,在海淀区政协2017年度议政会现场,委员们以前有美国硅谷这样的“先锋”,后有国内深圳、杭州这样的“追兵”,直观形容北京创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海淀区创建全国科创中心核心区所遭遇的压力。

3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明确了北京“四个中心”的核心功能定位,科技创新中心是其中之一。而海淀区因汇集了知名科创品牌中关村和众多科研单位以及高校等,被喻为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主战场和核心区。作为整个海淀区的一件大事,3年来,海淀区政协紧紧盯住“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分课题进行调查研究。

委员们在议政会上支招“全国科创中心核心区”建设时,有一个共识,北京市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有优势,但并非压倒性优势。同样,海淀区的科技、教育和人才资源优势,在未来能否一直保持和发展也是一个问题。

“海淀区要认清形势,有所为有所不为。”如何有所为有所不为,王颖委员建议,不要面面俱到,而要选择聚焦有优势的三到五个高精尖产业领域,全力推进技术创新的突破。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则要在“制度创新”上下功夫。

尽管有很多支持政策和实践经验,然而科技成果转化当前还是一个难题,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一直备受关注。

海淀区的科技成果转化情况也不容乐观。黄宇平委员介绍说,海淀区高校院所每年产生大量的论文、专利和技术等科研成果,但受物理空间限制、环境污染严重等影响,成果在海淀落地转化受到挑战。“建立与外地政府、园区的深入合作机制,探索成果异地转化模式与利益分配机制,从原来的输出技术变为输出知识。”黄宇平建议。

“说到输出知识,离不开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沈腾委员关注的正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根据区政协课题组的调研推动,中关村科学城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平台建设工作进入落地实施阶段,平台将通过三到五年时间,以“快保护、严保护、大保护”为目标,逐步形成几乎覆盖知识产权保护全链条的生态体系。“现在要做的是尽快落实平台空间的各项政策。”

近两年来,北京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使得海淀区在人口疏解调控上的任务也非常艰巨。委员们提出,海淀区作为人才特区,必须勇于突破体制、制定更“特”的人才政策,体现体制机制和政策的创新。“要科学有效制定人才政策,让各种任务和政策不冲突不重叠。”陈岭之委员说。在科技创新人才上,刘金龙委员提出要重视发挥新侨等海外人才的作用,“根据国际智力回流理论,新侨不仅可以带来高水平人力资本,以及创新能力强、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业,还可以提高国际影响力。”

海淀区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场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建议,并进行了互动沟通。据了解,区政协“中关村科学城与中关村大街发展建设研究”重点调研课题相关工作也正在稳步推进,北京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成为区政协委员始终盯紧的话题。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海淀区 政协 创新 科技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