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让农民职业化推动农业现代化

——上海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启示 ​

2018年01月16日 09:53 | 作者:吴小龙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面朝黄土背朝天”一直是中国农民的写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30多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和产业化水平有了长足发展,但不少农民依然在走“地平如镜、埂平如线”精耕细作和靠化肥农药提高产量的传统种植老路。其结果是,我国农业生产投入大、生产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弱、效益低、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早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前不久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农业政策要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这表明农业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在农业发展新时代,无论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扶贫攻坚需要新型职业农民,还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都需要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走向标准化、专业化

不久前,上海谷东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唐强荣,参加了上海市浦东农校举办2017年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最后一堂课”,并顺利通过考试拿到了职业农民资格证。这标志着上海2017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落幕。

据笔者了解,上海市高素质新农民培育从2016年开始转型升级,教学内容上,由一般的普及性培训或简单的“一事一训”,转向标准化、专业化、综合化培养,采取“就地就近”和“农学结合”等灵活的方式,每年培养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三类职业农民4.8万人。以其他地区不同的是,上海新农民培育对象除了现有务农农民,还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合作社带头人的后继者,即“农二代”;教授方式上,由临时机构短期轮训转向院校化、系统化、规模化教学培养,各郊区农委分别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开放大学上海市郊区基层分校等院校签订合作协议,高校给予教育培训资源、师资建设、人才培养、技术科研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并且由以往单项的培训转向制度化培育。为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认定,至今上海已认定新型职业农民4693人,录入信息库进行全程跟踪动态管理与考核评价。对已不再符合条件的,按规定及程序予以退出,并不再享受相关扶持政策。对考核获得职业农民资格证书的,可优先享受涉农优惠扶持政策、申报安排市扶持项目、享受先进科技推广等各项配套服务、给予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支持,大大调动了广大高素质新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早在2012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农业部、财政部等部门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5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强农新政策,加大了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投入。除了上海,其他一些省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也取得了明显成效。比如农业大省河南,过去5年已累计培育各类新型职业农民31.68万人。从全国来看,截至目前,全国新型职业农民规模超过1400万人。

经过培训的新型职业农民活跃在农业生产经营一线,正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先导力量,扶贫攻坚的突击队。譬如,吉林省双辽市茂林镇新发村普通农民盛立国,通过培训学习成长为现代新型职业农民,他研发的“玉米高产种植方法”获国家专利,在周边50个乡镇应用,并辐射到黑龙江、内蒙古和辽宁等40个乡镇和农场,带动当地近万户3万多人脱贫致富。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依然存在不足

虽然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因为刚刚起步,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未来我国将有4亿~5亿农民生活在农村,以现代农业及相关产业为生,如果以未来新农村建设需要1/3的农民转为新型职业农民来计算,那么,即使到2020年我国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数量达到2000万,也远远不能满足全国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而且目前,各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重视程度不足,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不够。至今,还有一些省份未就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定相应的指导性意见,也缺少具体举措。尽管教育部和农业部2014年推出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案,但因为不能纳入助学和免学费政策范围,此方案除少数省试点外,没有得到全面实施;从各省情况看,目前全国一半以上的省级没有投入专门的农民培训经费。

二是标准化、专业化不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方式和内容难以满足农民需求。比如教材教法不适应,针对性不强;职业农民证书缺乏政策支持,没有吸引力;职业农民学历教育通道不畅;以公益性教育培训机构为主,与产业和市场对接不充分;高水平的师资缺乏,实训及创业孵化基地、信息化手段等基础条件薄弱,社会资源广泛参与的机制不活,培育精准程度总体不高,等等。

三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人员不稳。部分农产品供给过剩,价格持续走低,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民持续增收压力大,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留农、务农的内生动力总体不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发展面临基础不牢、人员不稳等问题。

从顶层设计上进一步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为了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时不我待。笔者认为,首先应加强顶层设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立足长远,明确培育目标、任务、方向和内容,明确资金投入机制,包括中央和地方的投入比例、如何引入民间培训力量等,形成长效机制。

其二,加强规范化培训。充分调研农民需求,根据市场导向,做好培训供给侧内容调整,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可借鉴上海新农民培育转型升级的做法,通过院校化、正规化、系统化、专业化,培育高素质的新农民;要加快乡村互联网建设,加强培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质量。

其三,利用信息化平台加强培训。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信息技术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手段和工具,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高效培训模式。

此外,由于不少农民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政策和意义不够了解,应在广大农村大力进行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建设美丽乡村的舆论宣传,使广大农民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至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主动地从传统农民向现代新农民转变,从“要我培训”向“我要培训”转变。

新农民,新农村,新希望。只要各界共同努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会结出丰硕成果,从而为现代农业发展建立一支具有活力的、可持续的生力军。

(作者系安徽省第十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农民 职业 新型 培育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