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首次国家海洋督察6省份22人被问责 罚款超12亿元

2018年01月18日 08:19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首次国家海洋督察6省份22人被问责

立案处罚262件,罚款12.47亿元;国家海洋局将采取史上最严围填海管控措施

这是一场向“违规围填海”宣战的海洋保卫战,始自2017年8月22日,国家海洋督察组首次分两批对沿海11个省(区、市)开展专项督察,聚焦“围填海”。

国务院授权国家海洋督察组督促地方政府落实海域海岛资源监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定责任,是否落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昨日,新京报记者从国家海洋局举行围填海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目前,6省区政府已办结来电、来信举报1083件,责令整改842件,立案处罚262件,罚款12.47亿元,拘留1人,约谈110人,问责22人。

昨日,国家海洋局副局长林山青在发布会上表示,结合国家海洋督察整改工作,国家海洋局将采取史上最严围填海管控措施。

【海洋督察】

1100件群众举报基本办结

环保志愿者张云博有些意外。不到一天,他便收到了国家海洋督察组的回复。

2017年9月22日,他所在的环保组织向国家海洋督察组第二组提交了一份关于“河北围填海”的举报材料,材料历时数年调查,共计40多页。

那时,督察组第二组已进驻河北省一个月。两天后,首批6个国家海洋督察组完成辽宁、河北、江苏、福建、广西、海南6个省(自治区)的海洋督察进驻工作。

张云博回忆起督察组回复的内容,“大意是已收到举报材料,将进行核实,并反馈至当地有关部门”。

2018年1月15日,国家海洋局网站公布国家海洋督察组向河北反馈例行督察和围填海专项督察情况。近3000字的反馈意见中,督察问题涉及1500余字。

张云博感慨,督察通报中提到了许多我们举报的项目,如大清河口附近的围填海项目。

督察情况通报中这样描述了他所提到的项目,“唐山湾国际旅游岛管委会在唐山市大清河口附近违反海洋生态红线管控措施、未批先建,从事唐山湾进口商品直销中心等开发活动。”

此前,张云博曾向相关部门要求公开该项目环评报告,对方拒绝。张云博尝试向当地海洋局举报,却“碰了壁”。

没有结果的举报,因为国家海洋专项督察有所改变。

全国海洋督察办公室主任、法制与岛屿司司长古妩介绍,各督察组进驻一个月以来,集中受理群众举报近1100件,目前已基本办结。国家海洋督察要求,各地需要在30个工作日内,将整改方案报送至国家海洋局,并在6个月内报送整改情况。

【顶层设计】

国务院授权监督地方政府

国家海洋督察组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机构?昨日,在国家海洋局关于“围填海”情况发布会上,国家海洋局副局长林山青用“海洋守护者”形容。

这是一支代表国务院的国家海洋督察组。2016年12月30日,在由国务院同意印发并实施的《海洋督察方案》提到,授权国家海洋局代表国务院对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海洋主管部门和海洋执法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可下沉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分析,国务院授权体现了国家层面非常重视海洋生态保护。过去,海洋监管是国家海洋局或者地方政府相关单位的监管,这次上升到国家层面,对海洋环境保护开发利用,更有分量。

彼时,我国对海洋资源需求持续增长,但海域海岛资源开发粗放低效,海洋环境局部恶化。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房建孟曾坦言,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已逼近“天花板”,亟须在国家层面建立有关海洋资源环境的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制度,督促地方政府落实海域海岛资源监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定责任。

2017年8月22日,第一批国家海洋督察组进驻辽宁、海南。

林山青介绍,国家海洋局抽调300余人组成6个国家海洋督察组。其中,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担任组长。

随后,督察组陆续进驻河北、江苏、福建、广西,专项督察围填海。期间,同步督察河北、福建、广东海域海盗资源开发利用等情况。

在昨日的发布会上,林山青20余次提及“生态”。

他坦言,这次督察是让“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在地方各级政府“落地生根”,“要对全国海洋环境质量加大监测、督察及通报力度,倒逼地方政府治理各类污染源,从根本上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

【突出问题】

围填海项目“填而未用”突出

2017年7月,志愿者张云博与其他志愿者在唐山市大清河口看见仍在施工的“围填区”。在河口处填入泥浆,放水,再依次倒入泥浆及水,如此往复。围填区的低洼区,混着泥浆的水坑里,数只鸟在觅食。

8月,围填工程完工。张云博却再没见过小型的涉禽,运气好的话,仅能见到鸥鸟、鸭子等,漂在水面上。他说,河口不再有平滩,涉禽也找不到食物了。

这样的问题,在督察中并不少见。

督察组第一组发现,锦州市2009年未经批准采用截弯取直的方式建设滨海公路,将小凌河口周边约11000公顷海域整体围合,致使小凌河口海湾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并在围合海域内陆续实施了多起大面积的违法填海造陆活动。

林山青总结,从督察情况来看,围填海项目填而未用情况突出。

2012至2017年,江苏省单宗填海项目开发利用率仅为21.28%。响水县沿海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确权填海面积中,有967.79公顷无任何开发利用活动。

辽宁省填海造地中,空置土地面积9441公顷,空置面积占已填面积的62%。其中,大连花园口经济区用海项目填而不用,落地项目面积仅为实际填海面积的2%,填海造地规模脱离实际需求,填海造地后空置浪费严重。

同时,存在违法审批,监管失位等问题。

福建省在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禁止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功能区内审批了10个经营性填海项目,涉及海域面积268.08公顷。

林山青分析,土地管控严厉,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普遍有向海洋要空间的思维。同时,填海造地也免去了“征地拆迁”,时间上更有自主性。

【问责整改】

史上最严围填海管控措施出台

对于张云博来说,他更关心的是,问题什么时候能得到解决。

作为全国海洋督察办公室主任,古妩提到,督察已形成了一定的威慑。有的省份已主动停止围填海项目。有的发动“全省总动员”,集中处理违法围填海。

在目前已公布督察反馈意见的6省区中,已立案处罚262件,罚款12.47亿元,拘留1人,约谈110人。问责22人。

问责,成为全国海洋督察的“杀手锏”。

督察组明确要求,对督察发现的问题,6省(区)要切实整改,进一步深入调查,厘清责任,启动问责机制,公开处理,严肃问责。古妩透露,第一批海洋督察已进入整改问责阶段。

昨日,记者从国家海洋局围填海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结合国家海洋督察整改工作,国家海洋局将采取史上最严围填海管控措施。

未来,原则上不再审批一般性填海项目,围填海重点保障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公共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国防建设等四类用海项目。

林山青发布了管控措施中的“十个一律”。其中提到,违法且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围海,分期分批,一律拆除;非法设置且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排污口,分期分批,一律关闭;围填海形成的、长期闲置的土地,一律依法收归国有;审批监管不作为、乱作为,一律问责等。

国家海洋局海域司司长江华安补充,未来,还将大幅增加用海成本,将海域使用标准提高至或者高于相同地区土地标准。

此次国家海洋督察对6省区的反馈意见中,最后,均有一段相同的话:国家海洋督察组已要求地方政府启动问责机制,曝光问题,公开处理,严肃问责。

对于张云博和更多人来说,这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新京报记者 信娜

编辑:曾珂

关键词:首次国家海洋督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