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重塑城乡关系,推动乡村振兴

2018年01月19日 09:19 | 作者:张茂荣 | 来源:央视网
分享到: 

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既是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的核心是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目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条件基本成熟。

wKhTlFfnkxuEc4QpAAAAAJRdJpk288

网络图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工农、城乡关系的调整,主要是在农业养育工业、农村支持城市这一政策大背景下进行的。这种调整具有历史必然性。在国家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在自力更生的条件下,其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起了重大作用,但也在客观上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业发展明显滞后于工业发展,农村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发展,“三农”问题日益严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获得较快发展,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差、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差距扩大等矛盾依然突出,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即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现,必须抓紧解决。虽然我国农业在GDP中的占比在变小,农民在减少,村庄也在减少,但农村还有约6亿人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没有变,农民是最值得关怀的最大群体的现实没有变,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没有变。因此,我国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重塑城乡关系,着力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改变工农关系失调、城乡发展失衡的状况,积极推进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努力形成工业与农业相互促进、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新局面。

重塑城乡关系,必须推动城乡要素合理配置。长期以来,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种要素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造成农村严重“失血”,这一问题不解决,乡村振兴目标难以实现。在人才方面,我国仍处于人口由乡村向城镇聚集的阶段,要防止农村人口过度流失,处理好走出去、留下来和引回来的关系,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基础设施、价格保护、农业保险、收入保障等各方面政策支持力度,撬动各种资源要素投入农业,提高农业竞争力。要引导工商资本到乡村参与产业发展,激励农民创新创业,促进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和规模化管理,推动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生态农业发展,让农村产业、环境留住人,让农村机会吸引人。在资金方面,要开拓投融资渠道,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财政以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要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在土地制度方面,要加快土地制度创新,既要让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增值收益更多、更公平地为农村分享,也要让城市居民下乡和产业下乡有用地保障。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不仅要做到城乡之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还要推动实现城乡之间的社会保障一体化,包括养老制度设计上的一体化、城乡医保制度的一体化、城乡低保制度的一体化等。总之,要通过要素合理配置,促进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居民收入均衡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联通化、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

重塑城乡关系,必须处理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需要指出的是,不是城镇化水平提高了,农民进城了,“三农”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无论现代化如何发展,都不可能让所有农民都进入城市,始终存在如何处理城乡关系的问题。从本质上看,城市与乡村地域相连,血脉相融,是互相支撑、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在城镇化过程中不能只顾一头,不顾另一头。只顾城市,不顾乡村,会造成农村衰败,最终会拖了现代化建设的后腿,也不利于城市的发展。因此,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为城乡同步发展、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作者张茂荣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城乡 发展 农村 关系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