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稳住了!要质量!强信心!

——全国政协委员热议中国经济发展路径

2018年01月19日 07:21 | 作者:崔吕萍 孙琳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稳中向好,好于预期。2017年,中国经济在极不平凡的内外部环境中稳住了!根据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的2017年中国经济运行“成绩单”,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8271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这一增速大幅高于政府设定的目标6.5%,同时实现了自2010年以来的首次增速回升。

大数漂亮,小数扎实。比如在过去一年,中国企业更会挣钱了,去年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8750亿元,同比增长21.9%;中国百姓更爱花钱了,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71751亿元,比上年增长32.2%;服务业在中国越来越景气,去年1-11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9%;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增长30.4%;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8.0%、15.0%和15.1%。

不仅要和自己比,也要和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比一比。要知道,即便有“特朗普式”的刺激政策,截至去年第三季度,美国GDP增速仅为3.2%;日本和欧洲的情况虽然喜忧参半,但“增长乏力”足以概括其近期表现。难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来在多个场合赞誉中国经济,“不仅为2017年世界经济增长贡献了1/3,还成为多个新兴领域的领先者。”

成绩只代表过去。展望新一年的“经济大考”,多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的全国政协委员表示,中国经济“稳住了”之后,要在提升质量、合理引导预期上做篇大文章。

“创新驱动给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带来机会,我们要坚定不移地以转型驱动发展,在探索中形成新动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徐晓兰话题聚焦创新。在她看来,政府要凭借组合拳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国是个庞大的内需市场,要用更好的思路去撬动这一市场,提升消费者的购买力度。”

同样,政策的给予也需要精准、智慧。“过去,很多人总结出了一条规律:当经济发展疲软时,一些地方就热衷捧红房地产市场;而当经济发展过热时,房地产市场调控也随即而来。这种市场预期一旦形成,对于调控政策,一些人就会采取观望态势。因此,我们必须要避免这种简单的政策‘反手棋’,要保持政策定力,发挥决策智慧。”徐晓兰这样说。

徐晓兰还表示,过去,我们都说人口红利,现在这种红利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弱化了。未来,我们要追求的是人才红利。但眼下当务之急是培养市场变革中稀缺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升学校和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力。

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是安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谢渡扬表示,要实现稳中有进,关键一点是不能出乱子:“现在需要防范的问题,一是对于国际形势理性看待和判断。我们看到,2017年全球资本市场回暖,一些指数上涨很快,但要警惕的是,资本市场势能的积累,一旦遇到风吹草动,也会变成推倒股市下跌多米诺的力量,因此我们要充分考虑金融风险。二是国内的情况,过去几年,我国广义货币量(M2)积累到了一定规模,在推动‘三去一降一补’过程中,去杠杆也是个重要话题,现在不少监管机构为了降低杠杆率,特别是企业杠杆率,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也要防止在防控一项风险的同时,制造出另一些风险隐患,要掌握好度,提高实体经济资金链的韧性。”

谈到实体经济,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王永庆话题锁定所有制经济。“从国企角度看,未来,我们要把国企改革落到实处,继续发挥国企改革的稳定器的作用。同时,也要看到,目前民营经济的获得感不是很强。结合我国的经济形势,我们应该认真考虑一下,如何在实现国企改革的同时,发展好民营经济。”王永庆这样说。

提到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方向,王永庆表示,实体企业发展还存“软肋”,活力仍显不足,“但我认为单靠减税也不是办法,最根本的途径还是要靠科技创新、机制体制创新,用科技创新来驱动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避免低质量低价的恶行竞争,毕竟减税、恶性竞争只能解决短期问题,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还是要寻求企业高质量的发展”。


编辑:杨岚

关键词:全国政协委员 热议中国经济发展路径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