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2018年或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

2018年01月22日 09:22 |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分享到: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8日讯(记者 栾笑语)1月18日,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发布报告认为,2018年不具备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的条件,预计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

报告称,2017年,中国经济保持稳中向好态势,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的基调,结构性货币政策操作增多,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了适度的总需求环境。2018年受企业补库存周期逐渐走弱以及PPI回落和CPI低位增长等趋势影响,总需求仍较弱,经济有下行压力;同时高杠杆与低投资效率风险并存,2018年不具备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的条件,预计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

从2017年货币政策操作来看,随着外汇占款下降,央行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的主动性增强,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PSL)等货币政策操作工具起到了主动补充基础货币的作用。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PSL)等工具补充中长期流动性缺口,又合理部署逆回购、临时流动性便利(TLF)等工具的操作力度、期限搭配、到期时点和开停节奏,“削峰填谷”熨平临时性、季节性因素对流动性的扰动,维护流动性运行平稳、中性适度。准备金率方面,自2018年起,定向降准范围由原来服务小微和“三农”贷款扩大至普惠金融领域贷款。

从2017年货币政策运行来看,受货币需求放缓、强监管下金融去杠杆明显以及金融创新加快等多因素影响,广义货币M2增速从2016年年底的11.3%下降至2017年12月末的8.2%,下降了3.1个百分点,增速持续放缓。但宏观杠杆率(M2/GDP)依然处在较高水平,预计2017年将达到2.06左右,说明货币总供给水平并不低。同时,从社会融资规模看,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减。2017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74.64万亿元,同比增长12%,说明实体经济从金融系统获取的融资仍在快速增长。

在各项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报告预计2018年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从库存周期方面,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是产成品存货增速的先行指标,当前主营业务收入增速触顶回落,短期内企业将缺乏进一步补库存的动力。产成品存货和PPI两个指标均有掉头下行的趋势;从物价波动方面,预测结果显示2018年CPI将同比上涨1.9%,延续低位增长态势;从宏观杠杆率方面,不论是广义货币杠杆率还是实体经济债务杠杆率,2017年都仍然处在较高水平,宏观杠杆率居高不下;从投资效率方面,2017年宏观投资效率和微观投资效率均有所回升,但总体水平与历史情况相比依然偏低。考虑到总需求方面的疲软,以及高杠杆和低效率并存所蕴含的金融风险,2018年不具备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的条件,预计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以有效控制风险,结构性货币政策仍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货币 政策 实施 中性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