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2017年的两岸印象:“茫”与“创”的落差

2018年01月22日 10:24 | 作者:刘刚 赵丹平 许雪毅 张展鹏 张钟凯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又到岁末,两岸的年度汉字相继出炉。在台媒举办的评选中,“茫”当选台湾年度汉字;在两岸媒体共同主办的评选中,“创”成为两岸关系年度汉字。

年度汉字是个高度浓缩的符号,既是对刚刚过去这一年的检省和总结,也包含对来年的期盼和愿景。“茫”与“创”生动概括了2017年海峡两岸各自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

乱政下的岛内迷局

2017年是民进党重新执政后第一个完整的施政年度。回顾这一年民进党当局的施政脉络不难发现,在其事关民生的多项政策决策中,充满了混乱、争议和自相矛盾。

在经济层面,“新南向政策”被台当局视为解困岛内“闷经济”的法宝,台当局上台后即成立“新南向政策办公室”。而12月13日,台当局却突然宣布这一办公室将从2018年起停止运作,理由是“新南向”已经超前发展。此举再度令岛内舆论茫然:“新南向”到底“南向”到哪里了?还是已变成“新难向”?岛内网友嘲讽“有人有印象这个办公室到底做了什么吗?”

与在民生政策方面的混乱截然不同,在某些方面民进党当局却是一以贯之、不遗余力。比如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去中国化”小动作不断、荒腔走板地“南向寻亲”、大幅度降低“公投”门槛,最近甚至出动检警侦讯促统的年轻人,“台独”的脚步一刻不停。再比如,推出“不当党产处理条例”“促转条例”、修理“妇联会”、起诉前领导人,醉心于镇压和绞杀政治对手。

“当初大家选择民进党,是希望日子过得更好。而现在,大家对自己当初的选择很疑惑,对未来很迷茫,可以说是一片茫茫然。”台湾青年杨宪宗说。

“双创”开启两岸新天地

相对于岛内民众对个人前途以及两岸前景的迷茫,60多岁的苏州台商张国鑫则是“失落”。他说,当年作为“领头羊”来到大陆,习惯了各界的倚重,现在却发现大陆企业和自己的差距越来越小。

“老一代台商要转型升级,新一代台商更要奋发有为,归纳起来一个字———‘创’!”张国鑫说。

“在大陆工作,好像我有无限可能。这里很多东西是蛮有弹性的,发展空间很大。”福建商学院副教授、台中青年廖文如说。

廖文如告诉记者,在台湾,老师不可以在外面兼职。但在大陆,结合“双创”的背景,学校鼓励老师在外面开设公司。“这样可以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用亲身经历的案例教给学生更有针对性的知识。”

在教书之余,廖文如和大陆同事合作开办了一家公司。“现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分成教学、科研、创业三部分,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廖文如说。

台湾中华青年经贸交流协会理事长李伟国,如今还有另一个头衔———北京华灿工场合伙人兼总经理。这家2016年在北京中关村投资成立的两岸青年双创基地,目前已孵化83家企业。

李伟国说,大陆对“双创”的支持力度是很大的。

打开心结才能共创未来

“茫”和“创”有落差,也有关联。“因为茫,所以创。”民生党主席张穆庭说,台湾已历经30年政治斗争,民众苦楚无可诉、茫然无可从,一个“茫”字真实反映了岛内民众的窘迫现况。

张穆庭认为,“创”是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创新局面的殷切期盼。“台湾青年透过赴陆实习、就业、创业,期盼有开创性的发展。台湾民众期盼有创新的政治变革,拯救台湾经济。”

不过在张国鑫这样老资格的台商看来,受岛内的环境和氛围影响,还是有不少人满足于“小确幸”,不愿接受挑战。最重要的是,民进党当局和“台独”势力的阻挠,让台湾年轻一代对大陆缺乏了解,甚至多有误解和敌意。

张国鑫说,现在台湾的电视等媒体,对大陆的消息传播极少,岛内很多人对大陆的高速发展并不知情。“希望两岸能更多加深了解,尤其是年轻人、新一代台商应是交流的主力。”

在福建平潭,负责引导台湾人才“登陆”就业创业的台湾青年杨宪宗,已经结交了许多大陆朋友,他希望自己能为台湾青年在大陆发展做一个良性示范。

“明清时期,我们的祖先因为在闽南等地生存不易,渡海来到台湾寻求新的空间。现在,我们在台湾没有很好的发展空间,为什么不能够从台湾再回到大陆寻求发展空间?”杨宪宗说。

“‘创’是一个新的契机。到大陆创一番事业,闯出一片天地,拥有更美好的明天,有什么不可以?”杨宪宗说,“更何况,我们到大陆发展也只是再回到故土而已。”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台湾 大陆 两岸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