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

致敬民盟老艺术家|相声大师丁广泉:让笑声长存

2018年01月24日 09:20 |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官方微信
分享到: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侯派相声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民盟盟员丁广泉因病于2018年1月18日在京去世,享年73岁。丁广泉培养了一批外国笑星,为相声的国际性传播作出了突出贡献。

丁广泉,回族,生于1944年10月14日,生前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美国海外艺术家协会理事、世界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煤矿文联理事、朝阳区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理事。1973年始正式成为侯宝林(民盟盟员)的入室弟子,并于1985年起在历届国内曲艺、相声大赛中获奖。

丁广泉和徒弟在民盟文艺活动中的演出

1989年为中央电视台创导的相声小品《新编孔乙己》,是丁广泉培养外国笑星的开端。从此,相声无国界,曲艺节目中诞生出了一道独特的国际风景线。二十多年来,丁老师秉承着孔夫子的“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先后培养出了一大批洋笑星,包括:大山(加拿大)、卡尔罗(南斯拉夫)、阿玛尔(坦桑尼亚)、郝莲露(德国)、莫大伟等。据了解,遵照丁广泉的遗嘱,他的遗体已由家人无偿捐献给医疗机构。据了解,他生前的遗愿为:无需告别,不办仪式,不留下痛苦,让笑声长存。

见证相声三起三落

1944年,丁广泉出生在西单新皮裤胡同,祖上三代都以厨艺为生。丁广泉出生时,正是相声最危急的时刻。“中国相声最初都是地下的东西,难登大雅之堂。等到解放前夕,这种‘伺候人的’、‘低俗陈旧’的表演与新形势不符,相声演员甚至一上台就被轰下来,觉得有损新中国的形象。”


1


直到丁广泉六七岁时,才第一次听到相声。“那时邻居家刚有了收音机,一到晚上,大杂院里的人就围坐一起边吃窝头咸菜,边听着话匣子,嘻嘻哈哈地捂着肚子,一阵前仰后合。收音机的声音总是开到最大,播的是侯宝林的《婚姻与迷信》。”“其实没听懂什么,就跟着大伙儿一起乐。但我发现很少有笑容的母亲笑了,我心里就想,这玩意儿真好,能让大家都笑。” 相声已经在丁广泉年幼的心里扎下了根。上学后,他加入了学校的文艺队,业余时间学说相声。“1951年侯宝林的相声走进中南海,毛主席听后,相声在民间曲艺中的地位更高了。”丁广泉也有了自己的偶像——马连良、梅兰芳和侯宝林。“别人给我一张照片,呀,大黑牙,是侯先生!我像现在的追星族一样,把它挂在墙上。” 当时丁广泉最大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考进中央广播说唱团,拜侯宝林先生为师。

1973年丁广泉与恩师侯宝林合影

以马季为首的新一代青年相声演员脱颖而出,掀起了相声的第二次高潮。伴随这个大潮,1964年丁广泉进了国防科工委文工团。1973年,丁广泉终于在老作家苗培石的引荐下,见到了侯宝林先生。当年,相声界拜师极为严格,必须有“引、保、代”三师(引荐人、保人和代师传艺人)。就这样,苗培石为引师,文学家吴晓玲(胡适弟子)、武生泰斗王金禄为保师,丁广泉正式成为侯宝林的第七位入室弟子。学艺30年才成名 “我跟侯老学艺时,几乎是一直受批评,没有得到过表扬。他甚至说我条件不好,行不惊人、貌不压众。” “怎么会呢?您年轻时候挺帅的。”记者看到墙上丁广泉年轻时候的照片,英俊潇洒。“相声演员不在于帅,而在于怪。师傅认为我的优势应该搞相声理论,因为我们这一代相声演员,正经高中毕业的没有几个,我算是文化水平高的。”

侯宝林和丁广泉

1954年便开始说相声的丁广泉,真正出名却是30年后。

在经历了人生百态,体味到相声的本质后,丁广泉对艺术有了全新的了解。1985年,中央电视台拍摄了一部相声电视剧《破财招灾》,丁广泉饰演剧中的主角“二大伯”。剧情讲述一位北京的孤老头“二大伯”,迷上了当时流行的有奖购物,最后为商家的促销行径付出惨痛代价。“那才是我的第一次突破。”

1985年的北京,电视还只能收看三个台。头天晚上“二大伯”一亮相,第二天便成了“热门货”。丁广泉就这样出名了,“二大伯”成了北京老百姓对他的别称,一直流传至今。

紧接着,丁广泉开启了“女子相声”的先河。他创作的女子相声《生活的浪花》第一次得到了侯老的赞扬。“说实话,这可能是侯老给予我的唯一表扬,心里真是激动。”丁广泉把它称为“自己的第二次突破”。之后,他进入中国煤矿文工团,和妻子杨家音联手打造了电视剧《生活的浪花》。

让相声走出国门

接下来,丁广泉又有了“第三次突破”——教洋人说相声。1989年,他收了洋徒弟大山并创作相声《新编孔乙己》,一炮打响。“那时刚刚改革开放,我们对外国人了解特别少,看老外说相声很稀罕,就这一下,一发不可收拾。” 丁广泉能教洋人说相声的消息不胫而走,电视台纷纷找来;而外国留学生也没有想到,在学汉语这么难的情况下,会有这么一个有意思的东西。从此,巴西、美国、黎巴嫩、荷兰、法国、日本……越来越多的“各色”徒弟,几乎挤破了丁广泉的家门。

丁广泉的相声课

丁广泉教外国人说相声,有自己的一套教学理论,他不是单纯地教相声,准确地说是在教一种幽默汉语,是让学生通过有趣的学习来提高汉语水平。近几年,丁广泉开始尝试利用相声来推广汉语。2008年他被聘为北京化工大学的客座教授。从此,每周一次的快乐汉语课堂也正式开课。如今,“洋教头”不仅在家里教徒弟,还经常被邀请到各个大学进行“趣味汉语”讲座。

满口京腔的朱立安体会最深,“现在所谓的速成语言教学太多了,什么‘轻轻松松、每天15分钟’。因为太轻松了,念完就完了。但是相声不同,你要演就要背下来,哪怕不明白也要死记硬背。俏皮话什么的,都有功夫在里面。相声最直接的一点就是你说好了,观众有掌声有笑声,如果观众不笑,说明你说的不好,不像在课堂上朗诵演讲,永远不知道自己进步没有。”

丁广泉感到很欣慰,“我们几代相声演员,包括马三立的上一代,都试图把相声翻译成外语,但都不成功。外国人以前都觉得中国人很严肃,很苦涩,没有幽默细胞。其实我们很早就有《笑林广记》,任何国家‘笑艺术’的发展都没有我们长久。现在我终于有机会把相声介绍到国外去。”

文字来源:北京晚报、光明网、环球人物等

综合图片来源:民盟中央宣传部、央视《艺术人生》、国际在线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相声 丁广泉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