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政协协商
十一届浙江省政协开展“系列民生”履职工作综述
2017年5月6日一早,浙江省政协办公大楼前,人头攒动,一辆辆大巴车整齐排列,再过几分钟,它们将满载参加“六送下乡”活动的医卫界委员们奔赴平阳,为那里的基层群众送上政协的温暖。
省政协主席乔传秀也来到了现场,她一一和委员们握手,向车上的委员们招手,嘴里重复着她已经多次在不同场合表达的一句话:要真情为群众服务,要向群众拜师求教。
载着沉甸甸的初心,大巴车出发了。
浙江长兴县龙山街道渚山村车渚港河道内 新华社图
源头
2013年7月16日浙江省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上,乔传秀围绕“党要求政协为民服务怎么做、群众期待政协做什么、政协能够为群众做什么、政协服务群众如何做得更实更好”谈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乔传秀的思考涉及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政协的人民性。
政协的组织构成具有党派性、界别性、广泛性和包容性等鲜明特点,也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其人民性。因此,人民性是政协组织的本质属性。正是在这一点上,人民政协才成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
在当年的浙江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乔传秀就部署开展了政协“系列民生”履职工作,原则是——“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
为了让这项工作更有针对性、更能准确地反映“群众所盼”,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他们创设“浙江政协·民生论坛”,每期聚焦一个突出的民生议题,构建政协委员、界别群众代表与党政部门面对面直接交流的常态化平台。
“每年末,省政协工作机构都要通过发函、座谈、走访、媒体公告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梳理次年度民生论坛协商议题。”省政协相关专门委员会负责人介绍说。之后,再经主席会议审议,报省委常委会确定,纳入年度协商工作计划,由省委、省政府、省政协办公厅联合发文,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运作机制。
为了让这个平台上人民的心声能够上达,每次论坛他们都邀请了省委、省政府的一位分管领导和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
为了让这个平台更接地气,论坛每期都会邀请一些来自基层一线的界别群众代表参与讨论。
2016年夏天,杭州学军中学学生李叙燃刷屏了。很多人没想到她一个中学生居然也出席了“大人物”才能出席的会议,他自己更没想到。
这是浙江省政协第24次“浙江政协·民生论坛”,话题是“不断改善提升浙江省旅游环境质量”。李叙燃作为群众代表报名参加论坛,成为民生论坛创设以来年纪最小的参与者,而他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也比很多“大人”的“小”:“一些公共卫生间的英文标识过时,与杭州的国际化程度不适应。根据国际通用标识标牌,应将‘W.C.’改为‘RESTROOM’或‘“TOILET’。现在,杭州的一些公共厕所还没有准备厕纸,可在厕纸上打上‘杭州公厕’的水印。在部分公厕还可通过设置壁纸、瓷砖等适度展示杭州的文化。”
这个中学生的建议获得了这个城市“一把手”的重视: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批示要求市有关部门拉高标杆,在规划布局、建设和管理上对城市公厕进行全面检查、整改和完善,进一步提升杭城公厕建设管理的国际化、人性化水平。
“原先对人民政协总感觉很抽象,和我们这些中学生离得很远。如今,我们觉得,政协就在我身边,离我们很近。”李叙燃的感受特别真实。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在“民生论坛”上除了时间限制,群众的发言从来不设门槛,确保了每个人都能畅所欲言,政协委员和基层群众发出的都是最真实的声音。——当然,在开始时不是没有顾虑,但最终,“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被很多人忽略了的这“两条根本的原理”,在这里得到了实现。
每场民生论坛,选题小切口、大视野,关注的都是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民生工作,基层一线的界别群众报名踊跃,通过民生论坛这个平台,有序参与协商民主新实践,实现了真正的面对面协商。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民生论坛”,多次对协商建议作出批示。从热烈的讨论现场,到座谈会后的《情况报告》,再到省领导的批示,以及相关部门的及时反馈,“民生论坛”的整个工作流程,确保了协商成果的落实和转化。
“多亏了有茶叶保险!”一年一度的茶叶季刚刚结束,家住安吉县皈山乡的茶农王春伟不禁感慨。他口中的“茶叶保险”,就是安吉县作为全省工作试点的“白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而这项保险,正是“民生论坛”上积极推动的协商成果转化落实。
既民主又务实,热烈的现场讨论、有效的协商方式、实在的成果转化……这一切让委员履职劲头越来越足,民生论坛问到了基层群众的需求,对上了基层群众的口味。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政协 群众 浙江省 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