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北京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北京市政协委员:“穿越”三千年 打造博物馆型城市

2018年01月26日 22:35 | 作者:杨岚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1月26日电(记者 杨岚)“清晨,当我们漫步在街巷当中,长长的绿荫树洞让人很快沉静下来。街道两侧路标指示按照古代法式营造;街巷的铭牌上介绍着本地历史的叱咤风云、蹉跎沉浮以及老住户中祖祖辈辈口耳相传的故事,将使人宛若穿越时空。统一制作且各有特色的街巷导览标识及APP语音导览,让人经历着一场真实城市博物体验。”

1月25日,北京市政协委员朱岩石在北京市政协全会上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打造博物馆型城市”的提出让许多委员心神向往。

城市文化怎么建?如何让城市具有博物馆式的体验?“博物馆型城市”概念提出人、北京市政协委员刘忠范表示,现在的北京有着众多大剧院、文化中心、博物馆、音乐厅等大型文化设施,而城市文化的特色却不突出,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北京应该致力于打造“街巷文化”,让每条街巷都变成展示北京城市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博物馆展厅,让文化“活”起来,彰显文化自信。

“市民文化就交给市民建设”

“巴黎有一套成功模式:‘一臂之距’。街巷文化是市民文化,市民文化就交给市民建设”,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标准研究中心主任闫贤良表示,北京的街巷文化是北京胡同“城市景观”和胡同居民“人文景观”共筑的“城市奇观”,文化自信需靠人民来表达,和谐宜居靠群众来反映。

对此,他建议背街小巷治理推出“以市民为中心”的建设理念,把街巷改造项目设立在街道办,给专业设计者创造的机会,让市民参与到评选中来,请古建队伍进行街区胡同的修复,使街巷居民成为城市文化景观的一部分。

朱岩石对此表示赞同并建议,可分三步在北京市统筹开展“街巷文化”试点建设。他提出,动员群众自发地挖掘和整理所居住的街道、所工作的单位独特的文化元素和历史积淀,并由专家进行统一的整理后,打造区域独有文化特色。然后根据区域文化特色,开展“街巷文化”建设试点,通过个性化的设计,打造以街巷文化为代表的城市名片。“第三步,可以在区域内打造与区域文化特色相匹配的、融入慢行系统的、并且集书吧、活动站、儿童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于一体的‘街巷文化’建设模式,并逐步地在全市推广。”朱岩石说。

刘忠范表示,目前在九三学社的努力下,建设“博物馆型城市”已列入文化北京专项行动之中,对怀柔科学城做出的建议也已被采纳,作为试点得到了大众的认可。

数字北京“穿越”三千年

“博物馆常常给人古老的印象,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博物馆更少不了科技的力量让其焕发新的活力。”闫贤良说:“当你走进老北京的胡同,通过APP扫描便可以看到历史上不同时期你所在的街道样子,展现出一个纵向立体的北京城,这就是‘数字北京文化地图’。”

据闫贤良介绍,“数字北京文化地图”是用记录的数字影像和北京胡同史志数字化内容,通过考古数据和GIS地图,建立基本反映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大数据云平台,呈现北京不同时期立体化的历史原貌,使“首都之窗”成为打开历史记忆的“窗口”,让书写在史志上3000年的建城史和800年的建都史从胡同文化中呈现出来,这也将为政府街区治理和规范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供依据。

对于下一步如何实施,闫贤良建议由北京市文资办牵头,启动“博物馆型城市数字化工程”,让文化“活”起来,促进北京文化中心建设,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编辑:杨岚

关键词:打造博物馆型城市 文化 城市 北京 博物馆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