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北京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杜镇杰和他的工作室

2018年01月28日 13:22 | 作者:王泳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1月28日电(记者王泳)1月26日上午,北京市政协全会文艺小组讨论伊始,市政协委员杜镇杰一座落就迅速揽过话筒:“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跟我学京剧,让我欣慰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责任。”

但杜镇杰话锋一转,语气中流出难以言表的伤痛:“也有很多轻人跟我说,京剧是雅的,昆曲是雅的,但我们看不懂。”杜镇杰坦言,尽管对京剧的魅力津津乐道,但一个不争的事实也让他充满担忧,那就是,面对上世纪80年代起不断加剧的外来文化冲击,京剧虽不断变革,演出场次与观众人数却逐渐萎缩。

2013年,带着危机意识,杜镇杰在北京京剧院领导支持下成立了工作室,开始了“杜叔说戏”工作坊活动,让大家在边听、边看、边学当中近距离感受京剧的魅力。

“唱三国、杨家将戏之前,先给他们讲讲历史故事,分解演员每个动作、表情、唱腔的寓意,让年轻人既了解了历史,又欣赏了京剧艺术。”杜镇杰认为,这种形式是可持续的,可以吸引青少年爱上京剧艺术。

杜镇杰成立了一个包含舞美、剧本、灯光、舞台监督、协调、宣传人员在内的工作团队,每年向院里申报演出计划,同时可以自主调度全院演员进行排练演出。由于对演出拥有整体掌控,谙熟观众想法,杜镇杰有了更大空间去践行自己在京剧改革方面的想法。

两年后,《寻梦·承泽》项目全国巡演,业内惊鸿。满怀兴奋的杜镇杰,一年便唱了24台大戏。除了老戏骨戏系列演出,他还组织了青年演员擂台赛,京剧似乎开始恢复其应有的热度。

此举成为培养艺术家的途径,也成就了虽资历不足但业务过关的年轻演员,提高了人才的利用效率,也加深了剧院中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为了观众”杜镇杰说,为了上座,为了京剧的持续发展。京剧发展至今集中国艺术之大成,它是综合的集体的艺术,靠一个两个人是不行的,只有整体的布局和思路才能走向成功。

寻梦承泽巡演的余音,成为延续在网络上铁杆京剧粉丝的擂鼓。2012年,活跃在网络上的肚兜粉丝团,通过微博、微信方式自费宣传杜镇杰的京剧大戏。粉丝团希望用网络组织戏迷,能让更多的人走进剧场,走近京剧。在得到京剧院支持后,粉丝团发布“演出信息、演出剧照、戏评、排练照片、讲座等照片”等信息。甚至可以与官方同步公布杜镇杰在全国的演出时间、照片等资料。

杜镇杰曾短暂进入粉丝的微信群潜水,旋即曝光于众,被群主踢了出来。他们说,杜老师在群里,好多人就不好意思点评。杜镇杰一听:说的也对。他偷偷告诉群主:“好的你们别听,多听听人家怎么骂我,让我多了解年轻人的意见和想法。”

“京剧是国粹,要找到更多途径帮助年轻人回归传统、重视文化。”杜镇杰说,他希望政府部门能拿出一笔文化专项资金,组织京剧进校园,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京剧艺术,传承文化。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杜镇杰 京剧 外来文化 工作室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