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参政议政 参政议政

民主党派成员建言开放与保护宋家老宅

2018年02月05日 12:39 | 作者:黄昌盛 | 来源:团结报
分享到: 

民主党派成员建言开放与保护宋家老宅

老房子承载城市记忆 

□本报记者 黄昌盛


在上海,很难找到一条像陕西北路一样,名门云集、中西交融、兼具古典与现代气质的道路。仅从新闸路到巨鹿路这段1公里长的马路沿线,就有名人旧居、特色建筑、历史遗迹20余处,其中不乏马勒别墅、荣家老宅、怀安堂、崇德女校这些在中国近现代史颇有名气的地方。而分量最重的无疑是有“民国第一家族”之称的宋氏家族所在地——宋家老宅(也称“宋家花园”)。

位于陕西北路369号的宋家老宅,是一座建于1908年的英国式花园别墅。1918年,宋耀如及其夫人倪桂珍购置此园并举家入住其中。在之后的年月里,孙中山与夫人宋庆龄在此领导中国民主革命伟大事业,蒋介石、宋美龄亦成婚于此。民国时盛极一时的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中的三家都与这座花园住宅有过密切联系。

在近代中国如此有名气有影响的建筑,本应广为人知。但令人遗憾的是,宋家老宅至今铁门紧锁、篱笆高筑、门庭冷清,门口甚至连半点历史文化的标识都没有,让路人“不识庐山真面目”。近年来致力于上海历史文化古迹保护的上海民盟盟员、新民晚报首席记者俞亮鑫告诉记者,他从2013年起以上海市政协委员的身份,多次提交提案建议,呼吁为宋家老宅建立标识,并尽快开放,但到目前老宅仍然“养在深闺人不识”。

事实上,宋家老宅也曾有过“辉煌”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初,宋庆龄在这里创办了上海第一个新型的中国福利会托儿所,随后成为中国福利基金会临时办公地点。1981年宋庆龄去世后,由中国福利会管理,宋庆龄基金会使用。再后来,老宅辗转变成“宋庆龄爱心会所”——一家会员制管理的高消费场所。

但在俞亮鑫看来,这并没有发挥老宅应有的功能,成为会所显然有悖于创办中福会的宋庆龄本人的意愿。俞亮鑫于2013年提交提案,建议腾退相关建筑,并制作宋家老宅的标识。提案后来被有关部门采纳,宋家老宅已不再是会所,只有一部分用作办公用途,俞亮鑫也一直期待着宋家老宅早日作为公共文物对公众开放。

同样抱有这一期待的还有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吴景平和民建会员、上海瑛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贵。吴景平强调,名人故居不应把广大市民和游人拒之门外,应该让“历史老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陈贵也指出,应发挥老宅其兼具上海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及海派文化三位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

今年上海市两会,作为新任政协委员的陈贵专门提交《关于将宋家花园打造成具有“人文之城”丰富文化内涵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议》,建议停止宋家老宅作为办公用途,将其打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坚持对公众开放,以增进人们对孙中山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伟大事业的了解,学习、继承以及弘扬孙中山和宋庆龄的革命精神,并在上海“四大品牌”和“人文之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陈贵告诉记者,宋家老宅所具有的意义和能发挥的作用远不止此。对宋家老宅的保护和开发,他还建议,一方面利用其特殊历史地位,争取和凝聚宋家后人等国民党高级军政人员后人和海外同胞,为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复兴提供助力;另一方面,依托宋家老宅,积极争取民国时期有关历史珍贵文物回归和展出。

吴景平则建议,把老宅看作城市演变过程中留存的遗址,在使用上尽可能保有历史内涵,面向社会并服务于公益,避免狭隘的商业利益的诉求。“在上海,像这些在城市历史记忆中有丰富内涵的老宅并不多,我们应该加以珍惜,将其包含的历史文化同上海城市规划建设结合起来。”他说。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老宅 开放 上海 保护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