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别让“不输液”医生孤军奋战

2018年02月05日 15:42 | 作者:何勇 | 来源:东方网
分享到: 

在武汉协和医院,有一位“不输液”医生。他叫陶晓南,是武汉协和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之所以被称为“不输液”医生,是因为陶医生坐诊22年来一直坚持一个原则,就是少用药、合理用药,拒绝“滥输液”。(2月4日《央视网》)

俗话说的好,“是药三分毒”,滥输液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后果和危害相当严重。直接造成不良反应发生率居高不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015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中显示,静脉注射给药发生的不良反应(ADR)占57.9%。间接和更深远的危害是,长期不节制地输液,尤其是抗生素可能让患者产生耐药性,陷入“重症感染无药可用”的险境,俨然是在慢性自杀。

但是,一直以来,患者只要有个头疼脑热,医生就让患者打点滴、吊水。甚至有不少群众由于缺乏科学的医学常识,只要去了医院、诊所,就会主动要求医生给他们打点滴、吊水,对输液产生了依赖,觉得这样好得快。如果医生拒绝给患者打点滴、吊水,有患者还不理解,认为是庸医,乃至引发医患冲突。换言之,在现实生活中,“滥输液”现象相当严重,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医疗输液达104亿瓶,相当于每人8瓶/年,高于国际上每人2.5/年-3.3瓶/年的平均水平。正因如此,坚持“不输液”医生陶晓南才受到人们尊敬和走红网络。

实际上近年来,各地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已经意识到了滥输液问题的严重性,出台了很多政策以遏制滥输液现象。比如,安徽省卫计委在2014年下发的《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中,公布了“53种不需要输液”的疾病清单;多地叫停了门诊输液。但效果并不是十分的理想,因为仍然有不少医生处于利益等多方面考虑,不能坚持底线原则,还是坚持给患者打点滴、吊水。

因此,遏制滥输液,确保国民健康,首先,需要更多陶晓南这样的“不输液”医生,自觉主动坚持少用药、合理用药,不被市场所左右。当然,这需要培养和提高医生的医术水平,因为医生只有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经验,才能保证诊断准确,才能让患者明了病情、看到疗效,而不是迷信打点滴、吊水。

其次,遏制滥输液,最关键的是,不能让陶晓南这样的“不输液”医生孤军奋战。一方面,要进一步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规范输液制度,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合法收入水平,让他们的收入与他们的付出、专业技术水平相匹配,可以拥有一份有尊严的收入,不必为了经济利益而滥输液。另一方面,加强医学知识的普及,增强患者对输液的正确认识,纠正对输液依赖的错误认知。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医生 输液 患者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