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可以反向春运,能否逆流人生?

2018年02月06日 15:02 | 作者:李晓亮 |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春运,第五天。再十天,过年。真正年终岁尾。国人的信仰不多,过年——或说“回家过年”、“过年团圆”,怎么都算得上一个。

比如和“来都来了”、“都不容易”等并列的国民口头禅里,不管是在“四大”还是“八大”版本里,都有“大过年的”(变形版“年后再说”)。

过年大过天。所以有所谓“年节综合征”。“临近年关,一些窗口单位工作人员办事推诿拖延”(2月4日《人民日报》),这是昨日党报头版“假期没到 状态先放假”微调查。

“签个到,点个卯,年前上班走一走瞧一瞧”、“又不是急事儿,为啥要赶在年前”、“都到这会儿了,该让我们歇歇了”……平心而论,年节关口,相信这么想的绝不止这几个撞在暗访枪口的“倒霉蛋”,只是咱没在办证大厅坐班而已。

盼过年可理解,但年关将至的复杂心情,又岂是一个“盼”字所能囊括的?且也不止于工作上的慵懒懈怠,还有是否回家,如何回家,怎样团年,若回家,又当如何应对比上班时单纯工作压力更狠的,亲友关怀过甚、群访大乱问的社交和心理等一系列压力。

所以,近年来年节关口,外地游子中“恐归族”,成为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戏谑解构,过过嘴瘾的,有比如之前彩虹合唱团的《春节自救指南》,也有日前淘宝爆款的针对催婚、逼生等卖断货的一劳永逸、预先堵嘴的“防拷问毛衣”(1月25日《扬子晚报》)。

如网友戏称的,这真穿身上,别说堵人嘴了,肯定先被亲妈打断腿。能穿回去的,能回家的,都还只是最多朋友圈屏蔽下父母的嘴上撒娇。除了这些矫情的,更是心结难解,内心惶恐到每遇过年直如逼债年关,寸步不敢前挪的。

不是说万字檄文声讨父母的王猛那种一心怨恨,而是遭自己不当的愧疚感甚至负罪感反噬的。如,三年前就有自认“混得不好没脸回家”“恐归”15年,以致被销户的新闻。而最新类似的,是日前一位25岁的武汉研究生,无业游荡,借贷度日,不能承受让家人失望的压力,尤其无法面对父亲,而在见面前轻生了。

这不是标准过年故事,却也是无颜面对父老,“相约车站接父亲的前一天”,他自缢了。极端个案,可算心理疾病,但那种年轻人都能体味的普适性焦虑却是真切的。特别是年节关头,在外闯荡一年,想着要回家和美团圆,开心过年,自然归心似箭。

几乎同时,涌上心头的,却也有一番别的滋味——想着要面对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无微不至的近乎盘问的关爱:大龄未婚,久婚未育,勤而未升,所有的一切世俗主流的“成功”攀比标准之外的“反常”,都要被掰开揉碎,以“都为你好”的名义一遍遍三堂会审。过一个年,精神甚至私隐层面,被至亲之人,剥得精光,如浴“爱”的围观,游街示众。

当然,不想回家被故旧围观被亲朋指点,只需改个目的地,留守父母携孩儿进城,反向春运,也能阖家团聚。“春运到了,你回家了,还是逆流去一线城市过年”(《21世纪经济报道》)。这在春节前就有专家提过,遭网友一顿嘲讽,不解决现实痛点,却只知涂抹遮掩。

反向春运,不少是正向热门线路票紧俏——“超员北上,空车南回”,迫于无奈。但,现也有主动选择不待在家,甚至不待国内过年的,也算一种过年风潮的“反向”吧:“2018春节出境游趋势报告:预计出境游人次将达650万”(2月5日东方网)。

650万,又一个历史之最。出境游人均价达9500元,十大最贵目的地,全家平均可达10万,南极最高,16万元。听着高,其实国内也没那么低:“成都人过年要花多少钱?算完吓哭了……”(2月4日《华西都市报》)综合出的过年成本在8900~36000元,这若是单人价,折合成家庭,似也不便宜。

相比在家陷入三姑六婆攀比斗法式传统“人情年”,举家出游过节,或是一个态度。团圆,不是比输赢,论成败,而是定时的亲情停泊,爱的欢聚。过年就要逍遥开怀,不论家里还是境外。

当然,反向过年简单,买张车票机票,就能跟过去不一样。真要在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上,特立独行,不媚俗不从众,在以过年为代表的“爱的苛问”的世俗主流传统中,最美逆行,逆流乃至逆袭人生,却需胆识和坚持。

“在春节,请待我如老友,别再伤害我”。这是信奉原教旨个人自由主义的连岳最新一篇推文,其实是个广告。但,他说的“接纳、倾听和交流”三原则却是通行的。春节相聚,亲朋遵守老友原则,只有爱,而无伤害,接纳是爱的基础。这三点爱的交往原则,不只过年时分,日常也希望能影响指导。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过年 反向 春运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