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人物志人物志

饶宗颐:学贯中西 惠泽流芳

2018年02月07日 10:19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新华社香港2月6日电(记者颜昊)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6日凌晨于香港逝世。消息传来,香港各界无不嗟叹惋惜和深切哀悼,对大师一生治学和问道之路致以崇高的敬意。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更形容其为“香港和世界学术和艺术界的瑰宝”。


饶宗颐

饶宗颐

秉承家学 崭露头角

公元1917年,岁在丁巳,饶宗颐出生于广东潮州一个殷实的家庭,他的父亲饶锷是当地知名学者和工商金融界名流。饶宗颐自幼秉承家庭教育,博览群书,家中的天啸楼是当时粤东最大的藏书楼。

饶宗颐自幼被父亲训练写诗、填词,写骈文和散文,打下佛学和目录学基础。他生前曾表示,在无拘无束的学习环境下,他从小就养成了独特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这对他以后做各方面的学问研究很有帮助。

年仅14岁,饶宗颐即完成《顾亭林学案》一书,轰动一时;18岁就完成了父亲未完成的著作《潮州艺文志》,20岁出头就被聘为中山大学的研究员。1938年,为躲避侵华日军,他随中山大学迁往云南但病倒在途中,滞留在香港期间先后结识了商务印书馆前任总经理王云五和近现代著名学者叶恭绰,从此正式步入国学研究的大门。

1949年,饶宗颐移居香港,任教于新亚书院等学府。来港以后,饶宗颐凭借香港中西交汇的地缘优势,不断拓展治学规模并进军国际汉学界,从研究乡邦文献的才子,逐渐成长为世所罕见的国际汉学宗师。

饶宗颐学术研究范围颇广,古今跨度甚宽。从古文字学、甲骨学、考古学、目录学,到经学、礼学、敦煌学、宗教学;从地方史志、中印关系史,到海上交通史,不一而足。除了学术以外,他在音律、书画方面的创作也是别具一格,受到广泛赞誉。

饶宗颐一生治学严谨,先是与钱钟书并称“北钱南饶”;钱钟书去世以后,又与季羡林并称“北季南饶”。学术界称他为“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

学贯中西 著作等身

上世纪60年代,饶宗颐开始研究敦煌经卷在学术和艺术方面的影响,上世纪80年代走访敦煌,东学西渐,通观互补,在敦煌学领域造诣非凡。他生前回忆,1962年第一次前往莫高窟,当时环境很艰苦,但是乐趣无穷,因为自己亲身印证了所学到的东西,而且受此启发又产生了新的问题。

除了通晓英、德、日、印度、伊拉克等国的语言文字外,饶宗颐还精通希伯来文和巴比伦古楔形文字,进而研究西亚历史文献。他曾穷十年之力,将世界最早史诗之一、以楔形文字书写的阿克得人神话集翻译成中文,并于1976年出版成《近东开辟史诗》。这是中国学者第一次全文翻译古代西亚史,填补了中国对古代西亚神话研究和西亚早期历史研究的空白。

在8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饶宗颐共出版了100余种学术及艺术著作、1000余篇学术论文,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除《近东开辟史诗》外,其它重要的著作还包括:1956年出版的《敦煌本老子想尔注校笺》、1959年和1963年出版的《殷代贞卜人物通考》和《词籍考》等。

编辑:杨岚

1 2

关键词:饶宗颐 研究 国学大师饶宗颐 惠泽流芳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