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书画里的中国年

2018年02月11日 14:49 | 作者:王小琪 |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在众多的新年画中,《拜年》是一幅比较典型的直接与过年相关的作品。此画是美术家吴休20世纪50年代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就读时创作的。画中仅火红的春联就有三副,人物更是多达43个,场面喜庆而热闹,近景中围成一圈跳舞的9个孩子获得了人们的格外喜爱。此画曾入选全国美展并获奖,后为中国美术馆收藏。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年节作品中创作年代较早的还有齐白石的《大年》(1930)、古元的《人兴财旺》(1944)、周令钊的《吉首苗家过春节》(1957)、王文宇的《做花灯》(1964)等。

春节美景(中国画) 丰子恺

贴春联(版画) 金浪

近现代画家中有不少人在新中国成立后都创作过年节题材的作品,丰子恺在其中算是比较多产的一位。中国外文局所属的海豚出版社曾经出版过两册《丰子恺新中国漫画》,其中一册名为《惜春华》,里面收有诸多年节作品。丰子恺的年节新画主要包括《春节小景》《迎春爆竹响千家,共祝新春百物华》《除夜美景》《元旦小景》《第一个炮仗放得响》《春节贺新生》《除夜生的小弟弟,过了一夜长一岁》《欢乐的恐怖》《除夜点红灯,明年大跃进》《春节美景》和《恭贺新禧》等。在画于1961年2月的《春节贺新生》中,他题写道:“春节欢庆夜,娇儿呱呱生。生后刹那间,两眼如明星,应是逢盛世,急欲看太平。”生动地表达了当时的喜悦心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迅猛发展和艺术思想的充分解放为美术创作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人们切身经历的时代变迁通过美术家极具个性的表达反映到年节美术创作当中,使得这一时期的年节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丰富性大大提高。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涌现出了蔡亮和张自嶷的《花灯迎春》、刘永杰的《过年》、赵锦刚的《年夜饭》、赵国经和王美芳的《正月》、封学文的《窗花花》、杨明刚的《过年》、张树功的《家》、吕宝林的《正月里》、林宏基的《大年三十》、卢志学的《山村正月》、孔昭平和徐延春的《年的传说》、李宁的《年·万象更新》、许永城的《大年初一》、张廷波的《腊八·年集》、黄丙寅的《年夜饭》、续合元和续鹤贤的《春潮·回家过年》、井顺利的《写春联》和杨顺泰的《2008年2月6日·农历除夕》等一大批年节题材的作品,迎新春的作品更是多得不可胜数。这一时期的年节作品艺术性和思想性明显增强,更加注重表现人在过年过节时体现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画面语言写实而富有人文气质,在喜庆之中融入了画家较多的情感和思考。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美术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关注时代发展和进步、关注时代精神的表达、关注普通人的情感和思想,笔下的春节故事更加注重反映普通百姓的现实生活,更加注重反映新时代建设者的精神风貌,更加注重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和文化理想。

罗小珊创作的中国画《工地春晚》把我们带到了过年还留守在城市的农民工兄弟身边。自编自导的节目、简单的乐器道具、一张张开心的笑脸,生动展现着年轻人昂扬奋发的时代风貌,也是对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建设者发自内心的礼赞。

方利民的水印木刻版画《回家过年》则把视角对准了春运时的人山人海。作品一反木刻常用的黑白色调,使用大红作为主色,契合了过年的主题和时代氛围。涌动其中的主人公,正是新时代蔚为壮观的建设大军。与此相近的作品还有丁晓东的《幸福的行囊》、孙黎的《奔大年》、陈涤的《赶年》等等。

编辑:杨岚

1 2 3

关键词:书画里的中国年 书画 中国年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