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绿皮车的42小时、2200公里:跟随旅客舒适回家

2018年02月11日 15:34 | 作者:殷立勤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绿皮车的42小时、2200公里:跟随旅客舒适回家

    旅客坐在车厢内,打扮着自己。 殷立勤 摄

中新网成都2月11日电 (记者 殷立勤)历经42小时,近2200公里的跋山涉水,2200多名旅客顺利完成“大迁徙”……由铁路上海南站开往成都的K4663次列车11日凌晨3时30分抵达成都站,比预计时间提前一个小时。这样的“绿皮车”已经远离了很多都市人的视线,但对部分城市务工族来说,这仍然是性价比最高的返乡方式。中新网记者和旅客一起从上海出发入蜀,用镜头记录下返乡路。

列车过了秀山站后,许多硬座上的旅客可以平躺下好好休息。 殷立勤 摄

列车过了秀山站后,许多硬座上的旅客可以平躺下好好休息。 殷立勤 摄

登上列车,预计中的拥挤并没有出现。“旅客不像以前那么多了,至少通道内宽敞了……”列车长沈晶俊证实了记者的印象。一些旅客带上车的小板凳在车上几乎没有了用武之地,只能孤零零地站着,因为大多数人都有座位、为数不多的站票旅客通常在中途也能找到座位。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公里,其中高铁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6.3%;2018年春运,高铁和城际列车占铁路运输总比重的60%,“和谐号”、“复兴号”们的给力分流,让“绿皮车”的舒适度大大提升。

车厢的通道内和连接处已经没有拥挤,换来了是宽敞的环境。 殷立勤 摄

车厢的通道内和连接处已经没有拥挤,换来了是宽敞的环境。 殷立勤 摄

“这两只是鸭子还是鹅?”列车行驶途中临时停车时,附近的村里有两只家禽结对走近,一家子的孩子和大人你一言“这是鸭,只是品种不一样”,我一语“那是鹅,因为只有鹅才会成群结队的出来”……车厢成了十万个为什么、鉴别家禽的考试场。对于这些外出务工的人来说,多年在外拼搏,已经对家乡田园生活渐渐有了距离和陌生感。最后孩子坐在椅子上,嘲笑了自己的父亲。

11日凌晨3时30分,K4663次列车比原计划提早一小时抵达成都站。 殷立勤 摄

11日凌晨3时30分,K4663次列车比原计划提早一小时抵达成都站。 殷立勤 摄

车程过半,喝着朋友送的茅台系列酒的张师傅和儿子、儿媳讨论要不要在内江站下车。“车票是买到成都的,但是我们的目的地是云南昭通,儿子上车后用手机一查,发现内江站也能换乘,这样节约时间,放弃一段车费也无所谓了”,他向记者解释。张师傅今年不到50,和儿子儿媳都在上海松江务工,每月收入不错,回家路上也想算一算时间成本,“不要在乎这一站车票、50多元,毕竟早点能回家才是真的。”一家人最终下定决心。

车厢内旅客刮起了胡子。 殷立勤 摄

车厢内旅客刮起了胡子。 殷立勤 摄

2018年的中国春运还在继续,铁路作为主力军,预计今年春运客流将达3.9亿人次,超过整个美国的人口,春运期间平均每天有955万人次旅客搭乘火车。随着80后、90后成为外出务工的核心人群,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外出务工而拥抱现代生活,他们也越发习惯于通过移动互联、信息技术,以更舒适、更省时的方式回家,春运绿皮车之旅,折射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沧海桑田。

9日上午9时30分,旅客带着行李准备搭乘K4663次列车前往成都。 殷立勤 摄

9日上午9时30分,旅客带着行李准备搭乘K4663次列车前往成都。 殷立勤 摄

一路上旅客们趴在扶手上睡觉,顾不上身边经过的复兴号列车。 殷立勤 摄

一路上旅客们趴在扶手上睡觉,顾不上身边经过的复兴号列车。 殷立勤 摄

小板凳在车厢内没有了用武之地,只能孤零零的“站着”。 殷立勤 摄

小板凳在车厢内没有了用武之地,只能孤零零的“站着”。 殷立勤 摄

孩子坐在座椅上嘲笑着父亲分辨不出鸭与鹅。 殷立勤 摄

孩子坐在座椅上嘲笑着父亲分辨不出鸭与鹅。 殷立勤 摄

48岁的张师傅喝着朋友送的酒,和儿子和儿媳妇一起回云南昭通老家过年。 殷立勤 摄

48岁的张师傅喝着朋友送的酒,和儿子和儿媳妇一起回云南昭通老家过年。 殷立勤 摄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旅客 绿皮车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