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要论今日要论

夯实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

——多角度解读《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

2018年02月12日 15:19 | 作者:杨舒 |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多方引才引智 壮大人才队伍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意见》强调,要培养造就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把握国际发展机遇,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更大力度推进实施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多方引才引智,广聚天下英才。在我国优势科研领域设立一批科学家工作室,培养一批具有前瞻性和国际眼光的战略科学家群体。建立健全人才流动机制,鼓励人才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合理流动。

同时,中青年和后备科技人才培养也要加强。建立国际通行的访问学者制度,完善博士后制度,吸引国内外优秀青年博士在国内从事博士后研究。鼓励科研院所与高校加强协同创新和人才联合培养,加强基础研究后备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科学家开展探索性、原创性研究。

在人才激励政策上,《意见》提出稳定高水平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立健全符合实验技术人才及其岗位特点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提高实验技术人才的地位和待遇,同时健全完善科技奖励等激励机制,提升科研人员荣誉感,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大胆探索、挑战未知。

在人才评价制度上,《意见》明确开展基础研究差别化评价试点,针对不同高校、科研院所实行分类评价,制定相应标准和程序,完善以创新质量和学术贡献为核心的评价机制。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主要评价研究的原创性和学术贡献,探索长周期评价和国际同行评价;目标导向类基础研究主要评价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效能,加强过程评估,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提高创新效率。支持高校与科研院所自主布局基础研究,扩大高校与科研院所学术自主权和个人科研选题选择权。

基础科学研究专家谈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日祥:

基础科学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泉。回顾地球科学的历史,在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普遍认为,在海相的沉积物中才有石油和天然气。然而,当时的中国科学家通过开展基础研究,提出陆相沉积物中一样可以有石油和天然气,形成著名的陆相生油理论。由此,我国发现了大庆油田,对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正是基础科学研究推动科技创新和国家发展的一个实例。

同时,某一学科的基础研究也能带动其他领域科学技术的发现。比如板块理论的建立,使全球的资源和能源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也是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我们所开展的国家深部探测装备研发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和进展,这些研究成果为国家走向地球深部提供了“国之利器”,这些正是基础科学研究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蒋立新:

基础科学研究是医学发展领域的基石,对科技创新至关重要。在医学领域,开展基础科学研究是为了明确疾病的发病机制。发病机制研究得越透彻、越精准,在后续开发疾病干预手段的时候,治疗靶点才能够选得越精准,药物的研发效率和技术水平也能越高。

我特别想强调,单纯的基础科学研究如果不是临床问题导向,可能研究的问题又是相对孤立的。所以,我们临床有什么问题,需要反过来再跟基础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进行交流,请他们帮忙廓清这个问题的关节点。如此一来,临床、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两类研究人员紧密融合,通过灵感和思路的相互碰撞,可以使科学研究的效率更高。所以,无论是基础、临床还是应用型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问题导向、无缝对接,这样才能提高研究效率,并使病人更多获益。

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王秀杰:

有许多人曾问我,为什么要做基础科学研究,基础科学研究有什么用?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万丈高楼平地起”。我觉得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的关系就像是地基和楼房的关系,我们平常虽然看不到、感受不到地基的存在,但它是建设高楼的必需基础,这就是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对基础科学研究,我也常常听到这样的话——“基础科学研究一般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出成果慢”。因此,我认为,对甘于寂寞、埋头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当前,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全面助推基础科学研究发展,作为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我们深感喜悦。我相信,我国基础科学研究这个地基打得越宽广、越深厚、越扎实,中国创新型国家的大厦才会建得越坚实、越宏伟,希望更多的青年科技人员投身到基础科学研究当中。

编辑:李敏杰

01 02

关键词:科学研究 创新 基础科学 国家 科技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