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那片土地 始终牵挂于心
全国政协民宗委持续助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精准脱贫这是一项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的工作,亦是一场与贫瘠困苦赛跑的征程
到2020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要全部脱贫———
这是一项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的工作,亦是一场与贫瘠困苦赛跑的征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讲,这项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四川省黑水县达古藏寨从半山腰搬到交通便利的山下 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硬骨头”在哪里,哪里就是新阶段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哪里就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点和难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应该就是那个最难啃的“硬骨头”。
那片土地,少数民族人口比例高、贫困程度深、生态环境脆弱,贫困问题、生态问题与民族发展问题交织。而那里,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多年来始终牵挂于心。田野村寨、高山沟壑、工厂车间、农户校园……贫穷在哪里,全国政协民宗委调研组的身影就在哪里,察真情、看真贫、建诤言,提出的许多建议意见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和批示,并被国家有关部门借鉴和采纳。
循着时间节点回望,那份浓情依然清晰可见—————
情系“乌蒙山”
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并不是一组组冷冰冰的数字,它背后意味着一家一户因贫而困的生活。走近他们,正是希望准确反映他们的呼声,帮助他们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继连续两届持续跟踪调研、推动武陵山民族地区扶贫攻坚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全国政协民宗委持续发力,连续就“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赴贵州、云南、四川进行调研,建言献策。
自《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和《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实施以来,乌蒙山片区减贫脱贫步伐加快:2011至2013年两年间,片区贫困人口由765万减少至507万,减少了258万,贫困发生率由38.2%降至25.2%。从整体上看,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各项工作开局良好、有序推进,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困难。
交通闭塞之痛,调研组一路体会最深。片区交通主干道网络尚未形成,县、乡、村公路等级低,部分自然村不通公路。“路通了,区域发展这盘棋才能活,这里的旅游资源、文化资源、特色产业才能真正走出大山。”调研组组长、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杜鹰一路上反复强调。
为供子女读书,很多村民迁到县城或更远的地方打工;有的小学一个班六七十个学生,两个人的课桌挤三个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缺乏,生活非常不便……所到之处,教育资源严重匮乏让调研组十分忧虑,片区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欠账多,人口平均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不高,贫困呈现出代际传递、恶性循环的趋势。“比如四川省乌蒙山片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文盲、半文盲率高达15%。”委员们多次表示,“扶贫开发,产业是重点,交通是关键,教育是根本。”
针对发现的一系列问题,调研组进一步提出了明确乌蒙山片区扶贫攻坚总体思路、加大交通投入、优先发展教育、发挥金融服务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调整跨省区水电项目利益分配政策、建立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部级联席会议制度等建议,建议得到国家领导人的批示。
“双周会”上话扶贫
2015年9月24日下午,全国政协“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双周协商座谈会召开。会议由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主持,国务院有关部委负责同志、全国政协委员和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围坐一起,献计献策,气氛热烈。
本次双周协商座谈会由全国政协民宗委承办。会议召开前两个月,全国政协民宗委主任朱维群率调研组专程赴宁夏、贵州就该课题开展实地调研。在调研基础上,14个片区的18位委员和专家又带着深深的思考和沉甸甸的责任回到双周协商座谈会的圆桌前。专业背景不同,让发言者从不同角度对关键性问题剖析得更深更透。
全国政协民宗委副主任王正福在发言中建议制定《扶贫开发法》,推动扶贫工作法制化、规范化、持续化;完善投融资政策,加大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特色产业和技改投资项目的财政贴息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范小建认为,应当用“大扶贫”的理念推进精准扶贫,努力实现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建档立卡资料应由低保、教育、卫生、住建(农房)、扶贫等承担社会保障任务的部门共享,同时实现扶贫与低保的深度融合。”
谈到贫困地区教育问题,全国政协委员、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副市长计明南加深有感触,“目前西藏建档立卡贫困户文盲率高达50.45%。教育部门应当出台特殊优惠政策,引导发达地区优势资源为贫困地区办学,选派一批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支教。”
贫困人口多、基础设施欠账多、经济总量偏弱、入学率偏低、跨区域合作欠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犹如一根根利刺扎在每位发言者心上。2个多小时,大家格外珍惜发言机会,力求全面反映目前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意见建议。
此次会议还有一个小插曲,原计划当年11月下旬举行的会期提前到了9月下旬,筹备时间缩短,任务却没有改变。责任与压力并重,民宗委办公室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不仅提前制订了计划,将任务分解为座谈、调研、征稿、发言遴选、发言修改等多个阶段,还列出时间表,责任到人,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圆桌前建言不止,圆桌外忙碌不断,为的正是贫困线下,几千万百姓能够真正脱贫,致富,奔小康。
易地扶贫搬迁关键在精准
2016年4月,围绕全国政协常委会议议题,全国政协民宗委调研组赴广西、甘肃,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人口易地搬迁”开展调研。
为什么是这两个地方?广西有易地搬迁人口110万人,甘肃有73.14万人。这些人都处于“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恶劣环境中,不具备基本生产和发展条件。在调研组组长朱维群看来,让这部分人口通过易地搬迁实现脱贫致富,是扶贫攻坚战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
调研组正是直面问题的解决而来。
要掌握第一手情况,不能靠空谈,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跨越两大省份,历时9天,粗略计算,调研组的足迹遍布两省区30多个调研点。
调研组发现,由于搬迁区域主要分布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搬迁对象主要居住生存环境差、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以及生态环境脆弱、限制或禁止开发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非常艰难。此外,还面临着搬迁用地紧张且项目建设税费多、同步搬迁任务重、难以提供足够就业岗位、边民内迁存在矛盾等诸多问题。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个系统工程,关键在精准。调研组建议完善搬迁政策,允许地方用地方债、专项建设基金和长期低息贷款支付安置点土地征收费用。参照棚户区改造项目办法,制定出台安置区建设和投融资平台税费减免政策。指导地方用好用活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增强地方投融资主体还贷能力。
在和村民交谈中,调研组听到不少这样的声音:“要我们搬也行,但以后怎么生活?”“山外面那个环境不习惯,不适应。”……
委员们也有类似的担忧,“要我搬”和“我要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群众不是自愿搬走,那他们还会再折返回来。为此,调研组建议加大后续发展扶持力度,要对搬迁群众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对吸纳一定比例搬迁群众就业的企业,适当减免税收。搬迁户的管理应以安置地为主,通过加快产业发展和促进就业,缩短“两栖”人口的过渡期,使他们尽早融入安置区社会。
监督性调研“把脉”精准扶贫
石月亮乡米俄洛村、鹿马登乡麻甲底村、上帕镇达普洛村……2017年4月14日至20日,整整一周,朱维群率全国政协扶贫监督性调研组深扎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的这几个村庄里。连日来,他们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已脱贫户共9户,实地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并与县乡村三级干部及群众代表座谈。
福贡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傈僳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8.3%。全县7个乡镇中,有5个是贫困乡镇。2016年以来,福贡县举全县之力推进扶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一些主要做法和经验也得到调研组的肯定,比如严格按照查收入、查住房、查财产、村民评议、县乡镇审定等规定程序,做好进村入户、精准识别贫困农户核查工作。“此次调研组走访的9户建档立卡户情况与报表反映的数据大体符合。”
不过,调研组也看到,福贡县属于典型的由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育程度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返贫率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艰巨,需要付出比其他贫困县更大的努力。
把脉问诊,对症下药。调研组针对分析出来的问题,逐一给出了政策建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稳定收入支柱产业、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支持力度、健全生态补偿机制、重视贫困群众精神脱贫问题等五项具体建议。
记者了解到,2017年4月,全国政协“实施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监督性调研集中进行,整个调研设立了8个调研组,朱维群所带领的正是其中一个调研组,此次调研也是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具体实践。围绕全国政协常委会议议题,民宗委会同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织委员赴15个省区市75个贫困县,就“实施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开展监督性调研,形成了45篇调研报告和1篇总报告,17篇大会发言,俞正声对调研成果给予充分肯定。
带着党和国家的殷殷嘱托,带着履职为民的政协情怀,过去五年,全国政协民宗委持续奔走,倾情建言,就是为了到2020年能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目标。当然,它一定能实现!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调研 扶贫 全国政协 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