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寻求民意最大公约数的破解之道

2018年02月24日 14:41 | 作者:王高贺 | 来源:求是网
分享到: 

如何反映和凝聚民意是各国执政党面临的重要课题。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为自身的根本政治立场,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想人民群众所想,急人民群众所急,解人民群众所需,在民意的反映和凝聚上形成了鲜明的理论优势和实践特色,促使我们党与人民一直风雨同舟、生死与共,保持血肉联系。

全面收集民意是前提。民意是对人民群众意愿、呼声和利益诉求的综合反映,它体现着时代变化和实践要求,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基础。领导干部在开展执政活动之前要广泛收集民意,把握好三个“全面”:首先,区域全面。我国幅员辽阔,由于受历史、地理位置、经济基础等多种因素影响,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不同区域群众的利益诉求不尽相同。领导干部既要到发展比较好的区域倾听群众呼声,也要去相对落后的地方反映群众诉求,不能厚此薄彼。其次,对象全面。收集民意应反映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尤其是对弱势群体要格外关注,防止其声音在众声喧哗中“沉没”。再次,内容全面。民意反映的内容丰富多变,它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在每一方面上又呈现出多层次性。收集民意应把握好新时代人民群众在需求上出现的新变化,不仅要一如既往地重视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诉求,还要倾听他们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收集不同的声音,区分层次性,不可收“喜”不收“忧”。

准确分析民意是关键。民意具有综合性,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上来的“第一手”民意信息处于原始状态,还不能直接作为决策的基本依据,要对其进行加工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实现民意信息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首先,分析民意要保持客观态度。一是要防止偏见影响。偏见是以不充分的信息为依据对人或事物形成的一种片面性认识,它把部分具有的特征无条件地推广到整体。民意传递的信息复杂多样,分析民意时要防止以偏概全的情况,既不能把部分群众的意愿看作全体群众的意愿,也不能把群众的部分诉求看作其全部诉求。二是要防止个人好恶影响。在分析民意时要防止个人好恶影响,既不能放大自己喜欢的信息,也不能随意舍弃自己不喜欢的信息,保持民意信息的完整性。其次,分析民意需要采用科学方法。一是掌握民意的定性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阶级分析、矛盾分析、因果分析、系统分析、本质与现象分析等。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分析民意,以准确把握民意的“质”。二是掌握民意的定量分析方法,它主要包括频数分析、交叉分析、均值分析、联合分析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定量分析在民意分析中运用的越来越多。对一些领导干部来说,定量分析还是一门比较陌生的学问,这要求他们补充数学等自然科学方面的相关知识,以准确把握民意的“量”。

切实顺应民意是归宿。民意的反映和凝聚最终是通过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完成的,我们党善于把经过科学分析的民意转化为政策,切实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首先,使民意成为制定政策的基本依据。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领导干部制定政策既不能从个人的良好愿望出发,也不能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一定要有眼睛向下的决心和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去车间码头,去田间地头,倾听人民群众心声,使之成为制定政策的基本依据。其次,从民意中汲取执行政策的智慧和力量。党的政策不仅从群众中来,还要回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汲取执行政策的智慧和力量。这要求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扩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积极采纳人民群众关于政策执行的反馈意见,确保政策达到预期目标。再次,把民意评价作为衡量政策效果的最高标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项政策有没有实现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人民群众利益,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我们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政策效果的最高标准,切实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民意 分析 人民群众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