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争取国际话语权须推进体育社团改革——专访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

2018年02月24日 19:13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新华社平昌2月24日电 题:争取国际话语权须推进体育社团改革——专访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

新华社记者许基仁、沈楠

在平昌冬奥会开幕前,于再清第三次当选国际奥委会副主席。自2000年以来,他在国际奥委会任职已经18年,也即将进入第三个副主席的四年任期。对于中国体育国际地位的提升,于再清有着深刻的感受。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他表示,要想有更多的中国人在国际体育组织中发挥更大作用,就必须推进体育社团改革。

于再清表示,他进入国际体育组织的18年,是中国全面登上国际体育舞台,全方位与奥林匹克运动接轨,与奥林匹克运动关系最密切的18年。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中国体育从奥林匹克运动的参与者开始转为贡献者。2008年北京奥运会获得广泛赞誉,成为奥林匹克运动史上的一个标杆。

此后,南京在2014年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夏季青奥会,北京携手张家口在2015年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在国际奥委会落实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的关键时期,北京冬奥会又被寄予树立新标杆的厚望,中国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近几届夏季和冬季奥运会,裁判问题都引发了普通大众对体育国际话语权的关注。对此,于再清表示,比赛中的裁判问题并不在“话语权”的层面上,而是规则和执行的问题。他认为,体育话语权应该是关系到精神、原则、章程、运动会举办等方面的高层次问题。

“体育规则与贸易、军事等不同,总体来说是公开公正透明的。遵守规则是每个运动员必须要做到的。”

他表示,要获得话语权,首先要进入这个组织,才有可能参与到“制定章程、修改章程”的过程中去。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表示没有进入国际体育组织前,很多事情是难以了解的,“进入到这个组织中去了解规则、章程等,懂得机构如何运转,才能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事实上,目前中国人在不少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中都有任职,但于再清坦言,目前体制上的一些束缚影响了中国体育人的履职和影响力。

“你不仅要参加(国际组织的会议),还要积极参加,更要争取参加决策层面的会议。但是受到出国次数的限制,现在一些在国际体育组织任职的中国体育官员经常不能参加国际会议,影响履职和发挥作用。”他说,你经常缺席会议,就会给人留下不好印象。“没有正当理由缺席会议多了,甚至会被国际体育组织除名。”

于再清表示,在国际组织谋求话语权,积累人脉关系和经验非常关键,但中国在国际体育组织任职的体育官员普遍是公务员,不仅出国参加会议和活动受到制约,还必须轮岗,“好不容易与国际体育组织建立起来的关系就中断了”。

“我们要适应国际体育组织。”他说,“我极力主张体育社团化,破除体制障碍,让专业的体育人才来参与国际事务,更有助于我们进入决策层,争取话语权。”

目前,中国大陆在国际奥委会有三名委员,除于再清外,李玲蔚和杨扬都是从运动员成功转型为体育外交人才的。

于再清透露,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曾表示,中国委员在国际奥委会不缺话语权。于再清是副主席,巴赫有重要事务都会与他商量。李玲蔚和杨扬也得到巴赫的信任甚至重用,在各自任职的委员会中都不缺话语权。而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也是一种话语权的体现。

编辑:秦云

关键词:国际话语权 于再清 平昌冬奥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