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这场座谈会特朗普为何会“沉默”要靠提词卡回应与会者

2018年02月26日 16:10 | 来源:央视网
分享到: 

央视网消息:2018年2月14日,美国佛罗里达州佛州帕克兰市道格拉斯高中发生枪击案,造成17人死亡,凶手是一名19岁的少年。枪击案发生后过去11天,从佛州首府到全美各地,从主流电视台到社交媒体平台,一场呼吁控枪的社会运动开始逐渐成型。从国会议员到美国总统也都作出回应。而掀起并推动这场运动的中间力量,正是那些刚刚经历了致命枪击案的高中生。

2月21日,18岁的枪击案幸存者福恩特斯刚刚出院,就参加了在佛州首府的大规模游行,和同学们一起呼吁州议会立法,加强枪支管控。在枪击案中,她的双腿都被子弹击中,脸部也被弹片击伤。

然而就在前一天,由共和党控制的佛州众议院以36比71的票数,否决了对“攻击性武器及高容量弹匣”的禁令。这愈加点燃了学生们的愤怒,他们挺身而出,大声表达自己的主张。学生们的积极行动,在全美引发反响。2月20日,美国影星乔治·克鲁尼夫妇、脱口秀女王奥普拉、导演斯皮尔伯格宣布自掏腰包,各自捐出50万美元,约合317万人民币,支持游行。

与此同时,社交网络上也掀起一场“毁枪”运动。帕帕拉多,纽约人,一直拥护持枪,在帕克兰枪击案后,他发布录像视频,公开了自己将爱枪用电锯锯断的画面。影片发布后,“少了一个”成了社交网站上的热门标签。许多拥枪者纷纷加入行动,把自己的枪械拆毁,其中很多是与帕克兰枪击案中凶手所用同款的AR-15。

2月21日,美国白宫。总统特朗普与帕克兰枪击案受害者家属及幸存学生代表举行了座谈会。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座谈会上,特朗普大多数时候保持沉默。细心的媒体注意到,他的手上握了一张提词卡,上面写着一些宽慰人心的话。比如:“我们能为你做些什么让你感到安全?”“我懂你。”而对于如何加强校园安全,特朗普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美国总统 特朗普:“学校里善于使用枪支的人可以配枪,学校里有很多这样的人比如老师、教练,如果教练的储藏柜里有一把武器他就不用逃跑,他就可以对枪手射击,这样整个枪击事件就结束了。”

这引起教育界的反对。

美国教师联合会主席 温加滕:“这是个糟糕的主意会导致更严重的问题,会带来虚假的安全感,会让更多的枪支进入学校。”

2月22日,特朗普又在白宫提出了一些更具体的控枪举措,包括:将最低购枪年龄从18岁提高到21岁;实行更严格的购枪者背景审查程序;禁用能大幅提高射速的“撞火枪托”等装置。

对于这场由学生们掀起的影响力不可小觑的控枪运动,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评论说:“帕克兰事件后,新的一代开始发声”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帕克兰市的校园枪击案中,持枪行凶大开杀戒的冷血枪手,同样也是一名19岁的少年。2月19日下午,帕克兰枪击案嫌犯克鲁兹第二次出庭受审。他戴着镣铐,几乎全程低头,避免和他人眼神交流。在2月15日第一次出庭时,他已被控17项预谋杀人罪名,若罪名成立可能面临死刑。

克鲁兹出生于1998年,两岁时被领养。养父在他7岁时因因脏病过世,去年11月,68岁的养母过世。律师麦克尼尔称,克鲁兹一直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养母的过世加重了他的抑郁症。“精神疾病论”得到了特朗普的呼应。但在主张控枪的人们看来,这不过是为了在控枪问题上偷换概念,避重就轻。

美国《进步》杂志注意到,如今的美国青少年比以往更容易接触到“枪支文化”,这可能让他们产生一种错觉:携带枪支会让自己更有地位也更有安全感。而帕克兰枪击案让人们再次认识到一个严峻现实:监管不当的“枪支文化”可能变成一种“枪支病态”。

几乎每一次重大枪击案发生后,美国社会都会掀起关于枪支管控的争议。帕克兰校园枪击案后,学生们奔走呼吁,美国步枪协会也做出了回应。步枪协会执行总裁拉皮埃尔再次声称:只有持枪的好人,才能阻挡持枪坏人。问题在人,不在枪,这是美国拥枪派的核心主张。2月22日,美国全国步枪协会执行总裁拉皮埃尔表示,只有在学校派驻和培训持枪警卫才能真正保护学校安全。

美国全国步枪协会执行总裁 拉皮埃尔:“永远不要忘了这几个字,要想阻止一个持枪的坏人,那就也让好人持枪。”

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在这一天,道格拉斯高中的校警皮特森被解职。重点是人,不是枪。这一直是拥枪派的主张,但这一次,他们面对的是“科伦拜恩一代”。

帕克兰枪击案,唤起许多美国人关于19年前另一场校园惨案的沉痛记忆。1999年4月20日,美国科罗拉多州科伦拜恩中学,两名中学生携带枪械和爆炸物闯进学校,枪杀15人后自杀身亡。科伦拜恩枪击案是美国史上最血腥的校园枪击案之一,当时在全美引发了关于美国枪械政策及暴力文化的争论。据调查,枪手克莱伯德作案的枪支和子弹就是在当地百货商场购买的。2016年,克莱伯德的母亲在TED发表演讲,矛头直指枪支管控。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1999年科伦拜恩枪击案后,有至少170所中小学的超过15万名美国学生经历过校园枪击案。截至此次帕克兰枪击案,美国平均约每60小时就发生一起校园枪击案。这些十几岁的孩子,出生在科伦拜恩枪击案发生的1999年前后,几乎在枪声中长大,他们被媒体称为“科伦拜恩一代”。

帕克兰枪击案后,“科伦拜恩一代”成为此轮控枪运动的中坚力量,他们擅用社交媒体,力求改变现状,把矛头指向美国政府和全国步枪协会。

据美国全国步枪协会报告称,该协会在2016年美国大选时支出的政治捐款高达5500万美元,其中约3000万美元用来支持特朗普竞选。据《洛杉矶时报》报道,共和党议员卢比奥曾收到步枪协会约330万美元的捐款。2月22号,两大支持控枪的团体在《纽约时报》两个版面刊登宣传广告,列出276名国会成员的名单和电话,以及他们收受全国步枪协会的捐款数额。在名单另一侧,是一张帕克兰枪击案的照片,并附着这样一句话:我们是孩子,你们是大人,做点什么吧。

舆论压力之下,包括赫兹租车、大都会人寿等多家大公司也在本周表态,宣布取消之前给予步枪协会成员的各种优惠,以撇清与其的关系。在2018年的前45天里,美国已经发生了至少18起校园枪击事件,其中有8起导致他人受伤或死亡。枪击惨案与控枪辩论,以往总会陷入一种无奈的循环,却难以阻止枪械暴力愈演愈烈。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枪击 美国 帕克 克兰 朗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