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8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读原创 读原创

方来英委员:优生优育比出生数量更重要

2018年03月05日 10:10 | 作者:李木元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 李木元)近日,有全国人大代表呼吁尽快实施放开三孩政策,原因是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未达预期。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卫计委党委书记方来英表示,不太同意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未达预期的说法。在他看来,根据社会发展国家人口政策还会调整,但应更多地关注优生优育,而不是只盯着二孩出生数量。

儿童5

网络图片

国家统计局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2016年减少了63万人,人口出生率同比下降了0.52‰,一些人认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与预期不符。

方来英认为,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两年多来,人口比过去多出生了。可如果没有这项政策,出生的人口就更少了。对政策效果的评价不能这样简单,既要看有政策什么样,也要看没政策什么样,然后再评价其力度够不够。

据悉,当初,国家卫计委相关专家表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两三年内,每年新出生人口高峰期将达2000万-2300万,之后慢慢回落到1800万。“现在不到1800万,差200万,与总数相比差别有多大?换句话说,生10个就符合预期,生9个就不符合预期吗?”方来英认为,不能简单地这样看问题。他说,当初北京市估计,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连续三年二孩每年出生不超30万,结果第一年生了28万,去年还要低一些,这不能说低于预期,还是在预期范围内。

方来英指出,人口是生产力,要分析它的近期、中期、远期到底是什么情况。经济社会条件发生变化后,政策调整一定要提前谋划布局。因为二孩集中出生后就会鼓起一个“包”,后续的妇幼健康服务、上学、就业、养老等问题都会显现出来。比如学前教育资源供给问题,2016年生的孩子已经两岁了,3岁就要上幼儿园了,这个“包”短时间内散不了。所以,生育政策的调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还要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家庭承受能力等其他因素。

与二孩生育数量相比,方来英更关注优生优育。他说,即便没有生育政策调整,随着社会发展,孕产妇年龄也在趋高,生育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加上社会文化的变化,怎么让有生育意愿的夫妇生一个健康的宝宝是当前一个很大的挑战。“北京医疗条件比较好,公众素质比较高,出生缺陷这几年还好,没有增加,但是全国呢?所以不要只看生孩子的数量,还要看生的孩子是不是健康。这关系到人口素质问题。”

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人口老龄化速度还在加快。为此有人呼吁尽快调整人口政策,以应对老龄化。方来英表示,老龄化是一个全球趋势,不只是中国。随着人均期望寿命的增加,老年人的定义也会发生变化。北京人均期望寿命已经达到83岁,全国是76岁,还用60岁的标准来衡量老年人吗?解决老龄化问题,要靠增加新的劳动力供给,而增加新的劳动力供给一个是靠增加生育,另一个是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老年人不是没用的人,好好利用,也是资源。“老龄化也是机遇,比如形成新的业态、促进新的产品研发创新等,也可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方来英强调,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要多角度、多思维,不能总盯着增加生育这一个点。而且现在生育的孩子,当他进入劳动力市场,已经是20年后了。这20年怎么办?上有老下有小,养老压力大,养小压力也不小啊!“当然,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口政策进行合理调整,包括通过增加生育缓解老龄化问题,但绝对不是唯一的。”



编辑:吴静怡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