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8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读原创 读原创

吴洪亮委员谈如何利用国际艺术资源讲好中国故事

2018年03月07日 00:22 | 作者:杨雪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齐白石展在匈牙利

——吴洪亮委员谈如何利用国际艺术资源讲好中国故事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6日电(记者 杨雪)“2015年,在匈牙利国家美术馆里,举办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展览——中国艺术家齐白石的画展,而联合策展人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匈牙利人!展品则不仅来自北京画院;还有匈牙利国家美术馆自己的馆藏!”北京画院副院长、文艺27组里最年轻的新委员吴洪亮告诉记者。

1

网络图

“让我费解的是,一个展览中她却选了10余件齐白石的图稿,所谓图稿就包括写生稿、临摹稿以及创作前的草图等,是我们平时不太常用的!他还选了荷花好几张、紫藤好几张,好像有些重复……但我们还是尊重了她的想法。我们只是增加了几幅齐白石的草虫精品。”

“她为什么这么选?直到布展时,我才豁然开朗,甚至让我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有了新的想法!”吴洪亮说。

“西画创作要写生、打底稿。而在很多不了解中国艺术的西方人看来,中国的国画是拿起画笔就直接勾图上色,他们甚至会认为这是‘下的功夫不够’。齐白石图稿的选用,正好可以消解这种误会。多张紫藤、荷花、菊花、梅花并非无意义的重复,而是春、夏、秋、冬各几张!代表四季,来说明齐白石对‘造化’细致的观察,差异的描绘。”

展览的结果不言而喻:齐白石的绘画展,解除了西方观众对中国绘画的误解,也让西方人了解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而这种审美情趣,应该逐渐成为人类的共识。

“让西方人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与当地的学者合作、利用当地的藏品,这么好的方式,为何不借鉴呢?”吴洪亮说到。

文化“走出去”,通常以作品、演出“带出国”的形式为主,吴洪亮说,带出国的成本很高。尤其是重要藏品走出国门所需保险、运输、展厅、人员等各项支出的花费巨大;出国后,还常遭遇“水土不服”——由于周期短、文化背景不同等因素,很难在当地产生长效的影响,被当地主流文化接受。

为什么不利用已经身在国外的“国宝”?借助当地的学者资源讲好“中国故事”。吴洪亮在近十年来与世界各国各大博物馆交流过程中发现,国外博物馆、美术馆等拥有数量惊人的中国艺术藏品。捷克布拉格国家美术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均藏有100多件齐白石艺术精品……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有中国器物类藏品近20000件,包含铜器、玉器、漆器、雕刻、陶瓷、纺织品等丰富的类别,并且藏品品类齐全、时间连贯。

吴洪亮在调研中还发现:目前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德国海德堡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俄亥俄大学等海外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中还有很多致力于中国艺术研究的优秀学者。

为此吴洪亮提出:要充分挖掘这些国际艺术资源,利用其他国家现有的条件,在当地完成中国艺术的展览、研究和传播。还要以国家的名义建立一个稳定的机制,用于资助海外的中国艺术研究人才和海外的博物馆等机构开展中国艺术项目。成本低、见效快、影响大、融入深,能事半功倍地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另外,在海外美术馆、博物馆等机构中还可赞助中国艺术展厅或中国艺术馆。日本就曾因为长期支持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使得馆内东亚艺术的收藏与研究以日本为中心展开。”吴洪亮说,使中国的艺术资源以常态化的方式在海外传播中国文化内容,对于树立中国文化形象,丰富中国故事的内涵与影响力,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我是金牛座,我主张实干!”坐在记者面前这位年轻的新委员以这份数据扎实、调研充分的提案,让我们对他在政协履职新取得成绩充满了期待。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