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8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读原创 读原创

俞敏洪委员: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教育问题方面感受到更多“获得感”

2018年03月10日 15:30 | 作者:修菁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0日电(记者 修菁)“如今的中国,已经是一个完全流动的社会,如果不把留守儿童的问题和随父母流动的孩子教育问题安置好,中国就永远是一个撕裂的社会。政府做好对这些孩子的教育,甚至比做好对城里孩子的教育还要重要。因为只有教育,才能改变这些孩子的命运。他们同样是祖国的希望。”见到记者,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忧心地说。

俞敏洪

俞敏洪委员(资料图)

今年元旦前,俞敏洪委员去了北京郊区的一所公益小学,在校生有500余人,孩子们的父母,多是在北京城区做各种城市基础服务性的工作,比如快递员、护工、农贸市场卖家等。到这所学校了解到的情况,让俞敏洪委员有些忧心:这些孩子父母因为所从事的工作性质,提供不了北京市教委要求非京籍适龄儿童入学所提供的五证:在京社会保险证明、与用工单位签署的劳动合同、在京取得的经工商部门审批的在有效期内的营业执照等,无法正常入学北京市的公立小学,父母只好选择让孩子去民间组织创办的民办学校,而且要为孩子缴纳每学期几千元的学费。

“本来国家义务教育阶段是免费学习的,为什么这些孩子的家长就要缴纳学费呢?为什么不能把国家给这个孩子的义务教育经费补贴转移到这个孩子跟随父母进城务工而入学的省和相应的学校呢?”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这一令人忧心现状,俞敏洪委员在本次政协全会上递交了一份“义务教育经费应随学生流动可携带,保障流动儿童受教育权”的提案,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关注到这一问题,并对相关政策做出相应调整,让义务教育经费使用突破现在的义务教育经费由省级财政拨付,只能省内使用的政策壁垒,转而跟着孩子走。

撰写提案中,俞敏洪委员了解到一个数字,据北京21世纪教育研究院和新公民计划联合发布的《流动儿童蓝皮书:中国流动儿童教育发展报告(2016)》显示,截至2015年底,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流动儿童大约为1300万,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为79.5%,仍有超过200万的流动儿童未能进入城市公办学校,只能在民办学校或者条件简陋的打工子弟学校就读。并且多数进城务工家庭囿于民办学校虽然办学条件相应较好,但是学费高昂,只能不情愿的选择让孩子选择软硬件条件滞后、校舍不固定的打工子弟学校。

“2015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经费基准定额资金随学生流动可携带,但是由于流入地和流出地政府的财政责任,由谁承担、怎么承担、承担比例的具体问题仍缺乏具体细则,导致义务教育经费随学生流动可携带的好政策迟迟得不到有效执行。”俞敏洪说,提交这个提案,就是希望一个好政策从出台到落地,能缩短“真空周期”,真正发挥好效力,让政策针对者真正感受到“获得感”。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俞敏洪 留守儿童 新东方 义务教育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