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8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读原创 读原创

堵邪路,开正门:防金融风险与支持实体不“分家”

2018年03月10日 23:16 | 作者:崔吕萍 张磊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0日电(记者 崔吕萍 张磊)在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中,防控化解重大风险排名居首。而防控金融风险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之间并不“分家”,关键看如何做。围绕这一话题,多位全国政协委员表达了观点。

1

网络图

既要关注风险,又不能妨碍创新

作为政协“老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一直关注金融创新给我国实体经济带来的新变化,对于金融创新带来的一些问题和风险,他一贯的态度是风险要防,但不能因此开创新的“倒车”。

“对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提出建议:今年发改委《社会经济发展计划草案》指出,要稳妥推进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但是对互联网金融的加强监管,我认为关键一点要分类实施,区别对待。”在贺强看来,互联网金融本身包含很多业务,每种业务风险特点不同,“比如第三方支付业务很早就纳入了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一直处于规范发展阶段,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过大的风险。而且需要看到,移动支付通过创新迅速发展,给老百姓带来巨大便利,给小微企业提供了巨大帮助,推动了普惠金融和社会经济发展。我们不能因为防范金融风险,限制了移动支付的创新发展”。

不过,贺强也提出,互联网金融风险主要是假P2P网贷平台和非法网贷产生的风险,所以应重点加强这一领域的金融监管。

“总体而言,宜疏不宜堵。”贺强表示,目前对于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监管措施,还是堵的政策比较多,例如限制额度等。这些监管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移动支付的创新发展。“我们应该尽量采取疏导的办法,既防范了风险,又不打击其创新积极性。这就需要注意监管创新的话题,包括监管理念创新,监管制度创新和监管措施创新。”贺强表示。

把斜门堵住,让正门开道

“把斜门堵住,让正门开道。”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监会河南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田建华表示,防风险治乱象,仍是今年工作重中之重,要保持战略定力,积极引导银行机构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

据田建华介绍,河南省去年在国家级贫困县卢氏县开展试点,通过建立“金融服务体系”“信用评价体系”“风险防范体系”“产业支撑体系”,形成了“政银联动、风险共担、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扶贫小额信贷落地模式。卢氏试点,让保险、基金、信贷、财政等方面的功能都得以发挥,同时它们相互融合,创新了金融产品。

创新与风险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卢氏县通过建立包括风险补偿机制、风险分担机制和贷款熔断机制在内的风险防控体系,有效缓释扶贫信贷风险,提升了银行参与扶贫的积极性。

“不要把防风险和促进实体经济割裂开,从本质上讲,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当中防止金融风险。”田建华表示。他还建议,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眼睛向下看,腿向下伸。要发展科技金融,利用科技手段进行转型升级,还要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大力支持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对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科创企业提供近距离优质服务。

“穿透式监管”为市场运行保驾护航

“在防控金融风险方面,证监会应充分依靠金融稳定委员会和人民银行牵头的稳定协调机制,强化与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和其他金融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促进形成联手应对跨市场、跨行业、跨境风险的合力。要加强风险监测和应对能力建设,强化交易所一线监管,持续推进‘以监管会员为中心’的交易行为监管,稳定推进‘看穿式监管’。“谈到防控金融风险话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信息中心主任张野表示。他同时认为,未来应加快推进中央监控系统建设,强化市场资金动向监管和异常交易监控。加强资本市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加强舆情监测监控,科学应对负面舆情。

防风险,与促发展是不矛盾的。对此,张野表示,未来,证监会要要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赋能实体经济。

“习总书记强调,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要下决心优化融资结构体系,打造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链。为此,我们应当在提升融资质量和效率,大力扩展股权融资,丰富债券融资,推动资本市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下大力气。大力推进新三版及区域性股权市场健康发展,高度重视私募股权基金的战略作用,推动交易所债券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协调发展,引导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健康发展。”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