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刘强东:用开放的胸怀迎接创新

2018年03月12日 09:19 | 作者:包松娅 姜贵东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彩C2018-03-12zx901_P_1_763_1925_1190_2576

刘强东: 全国政协委员,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多年来,只要没有出差,刘强东一定会在早晨8点30分准时出现在公司,与公司高管一起开早会,在半小时内的会议时间里,快速就各部门提出的问题做出决策。

京东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刘强东说,现在我依然在努力地学习、看书、在上学,依然每天工作16个小时,没有周六、周日。这不仅仅是为了事业上的成就,更希望每一天的学习都能够让我们看得更远,每一天的努力都能够让我们走得更远。

作为掌舵人,刘强东始终保持着对新事物的学习热情,对市场的敏感嗅觉,对技术创新的执着心态。回望走过的路,从中关村电子市场上的一个普通摊位转向互联网的那一刻起,“技术引领”成了京东命运中最浓重的底色。

创新是发展的必然规律,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也可以反着说,新的不来旧的就不去。对于创新任何力量都是阻挡不住的,与其胆怯犹豫,不如以开放的心态迎接创新。

这似乎就是刘强东和京东一直以来走的路。

人工智能更多的是一种思考方式

2017年,物流行业“互联网+”风起云涌。

当年6月,北京市政协以“智慧物流”为主题专门组织了一场“委员沙龙”活动,考察学习的目的地正是位于亦庄的京东总部。那次考察,记者第一次看到了“传说”中无人仓的真面目,也在座谈中真实地感受到刘强东倾力投入智慧物流的决心与信心。

其实作为互联网零售商,物流配送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京东为什么一定要投入这么大的人力、物力、精力、财力去做“智慧物流”?相信这是很多人的疑问。对此,刘强东毫不避讳,市场上所有的快递公司设计初衷都是希望物品不断搬运,搬运次数越多,越有利润空间。但京东物流设计理念是减少商品搬运次数。“有效降低每件商品的平均搬运次数,就会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京东的竞争壁垒就是自建物流打造最好的用户体验。”

除了掌握搬运的主动权,自建物流的另一个原因,则来自刘强东内心的柔软。

刘强东回忆,有一次他去视察宿迁即将投入使用的配送站和仓库,发现新建成的员工宿舍要住4到6个人,他当即要求员工宿舍都改成2人一间,工作满3年的单独一间。“京东如果把物流仓储团队外包给第三方公司,这样每年可以节省几十亿元的五险一金成本,但那些节省出来的钱是耻辱的钱,赚多少都会让人良心不安。”

这些年“双十一”、“双十二”购物节火爆,各大物流公司纷纷爆仓,京东从来没有“掉链子”。其实从一个侧面说明作为零售商自己掌控物流渠道的重要性。似乎是不经意,刘强东扼住了物流的“喉咙”。

即便如此,刘强东还是没有止步不前。他想要的是更高效。

事实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急剧膨胀的物流需求,提高效率是一种必须。“比如上海无人仓,是全球第一个大型的全无人仓,每天数十万的单量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生产出来,庞大的仓库里一个人都没有,百分之百是由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进行系统控制。”刘强东接着说,原来传统物流受地理位置和路况影响非常大,一些山高林密道路危险的山区,物流基本无法覆盖,但无人机可以到达。未来三年之内,重型无人可以飞500-1000公里,携带一吨到两吨的货物。可以想象,到那时候再偏远的地区老百姓也可以享受到智慧物流的便利。

用具体数字似乎更好理解,可以说智慧物流可以顺利实现把过去整个中国庞大的物流体系,由平均搬运5.2次降低到只搬2次,也就是说整个商品从工厂到终端消费者,只需要搬运两次。

然而,颠覆总有阻力,变革也会有困难。

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消费升级,现代流通体系在技术手段、商业模式、业态、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在发生着变革。建设高质量现代流通体系,需要在消费端、供给端和流通环节做出全面升级,在刘强东看来,现在最大的挑战恰恰是配套升级跟不上。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无人配送车上路后,应该走哪条路?是机动车道、自行车道、还是人行道?怎么去界定?”刘强东始终认为,创新不是单独行为,一定是多部门相互配合的过程,目前国内在路测、路权、空域使用权等方面仍缺乏有针对性的规定及便利化措施,希望未来在技术能力、基础设施、商业环境、法规制度等方面的配套能持续提升。

其实不止是京东,当前整个物流行业都在经历着“智慧”的变革,人们一方面惊呼科技对传统业态的改变如此之大;另一方面感叹机器取代人的脚步愈发的近了。

对这样的疑问和顾虑,刘强东很坦然,他认为,人工智能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思考方式。人工智能能够给人类带来的不会是灾难,而是会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家庭变得更美好,让城市变得更美好,让更多的人从繁重的、危险的,甚至是对身体有伤害的工作,转变为对身体没有伤害的、轻松的工作。

换句话说,科技的发展不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失去工作,而是“转变”工作。“无人仓库确实没有人去分拣包裹了,但分拣设备仍然需要人去操控。京东要做的就是让那些原有岗位的工人进行培训再上岗。”刘强东称,其实无论对个人、企业还是行业都是一样的,创新是发展的必然规律,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也可以反着说,新的不来旧的就不去。对于创新任何力量都是阻挡不住的,与其胆怯犹豫,不如大胆拥

抱创新,去拥抱一种新的生活。

无界零售不是造概念、博眼球

2017年开始,当习惯了网络购物的你我,还在沉迷与网店时,电商巨头们纷纷布局线下,一夜之间,线下网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也有京东的身影,宣布未来5年将在全国开设超过100万家便利店。

“在下一个10年到20年,零售业将迎来第四次零售革命。同历史上的前三次革命(百货商店、连锁商店、超级市场)一样,第四次零售革命的根本驱动力是消费的变化和技术的更新。但与前三次革命不同的是,消费者要求不仅仅是传统电商的“低价”、“便捷”,而是呈现出需求个性化、场景多元化、价值参与化的趋势。”抛开便利店,刘强东首先谈到自己对未来零售业发展的看法,随着技术端日益强大的感知、互联和智能水平则适时地回应了新的变化,消费与技术两股力量的绞合带来零售基础设施的变化,由此引发第四次零售革命,把我们带入“无界零售”的时代。

无界零售是京东对零售终极的判断。京东便利店就是对需求个性化、场景多元化、价值参与化的一种回应。

但刘强东进一步解释,无界零售不是某一种特殊的业态,就像连锁商店的出现不是对百货商店的取代、超级市场的出现也不是对连锁商店的取代一样,无界零售绝对不会替代今天这些最为经典的零售业态。所以说,零售革命改变的不是零售业态,其实是背后的零售基础设施——基础设施需要专业化升级。

“同时无界零售也不仅仅是线下+线上,而是零售活动本身融入到生活中,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入生活的各个角落。”刘强东说,它不仅仅是交易场景的碎片化,更是重新定义产业的边界、重新定义人和企业的关系。

提出“无界零售”的概念,刘强东一直重申,这不是为了造概念、吸眼球,而是确确实实看到,在不久的将来,零售行业的商业范式会发生彻底的改变。

其实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从总体规模看,线下传统商业仍居主导地位,占比超过80%,但增速远落后于电子商务等新业态。2017年,全国网络零售额增速为32.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5%。而同期线下实体店零售额同比增长仅为7.6%,增速已经放缓。新技术对提升商业流通效率作用明显。相比之下很明显,传统商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能力方面的欠缺,尤其是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不足。

然而刘强东强调,不管模式如何改变,零售业的核心内涵不会变,仍然是成本、效率、用户体验,这也是京东一直坚守的核心。

“过去当行业边界相对固定时,零售行业的价值空间也相对固定。在这样的背景下,产业上下游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对立的———因为总量不变,价值只能在产业上下游之间进行转移,结果必然是‘你多我少’,大家在一场零和游戏中争取更大的份额。”刘强东解读的是过去的竞争关系的产生,但进入无界零售时代,最大的不同是,这不再是一场零和游戏了。

无界零售时代不再是一个“大鱼吃小鱼”的时代,也不再是一个“我生你死”的时代。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京东积累了大量零售运营和服务的基础———最有活力的会员运营体系、最广泛的营销触达网络、最复杂的SKU管理系统、最高效的物流服务能力、最完整、价值链最长的零售数据。未来,刘强东称,京东会从“一体化”走向“一体化的开放”。

也就是说,共享将会成为无界零售的关键词。“京东的所有内容和渠道都会与其他伙伴分享。包括外部的品牌商、零售商、信息、内容服务商、专业服务商、微商等共同分享,服务于更大范围的无界零售合作伙伴,这当然也包括传统的线下零售商。”在刘强东的蓝图里,未来的零售业,将是共生、开放、赋能、共赢的。

而在零售行业里,谁最终能将“蓝图”盖成“大厦”,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刘强东 零售 京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