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8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读原创 读原创

方光华委员:新时代应更加关注创新文化的培育

2018年03月12日 22:11 | 作者:顾书亮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2日电(记者 顾书亮)“新时代是民族创造力大爆发的时代。没有文化的孕育,创新难以充分展开,也难以持续。”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方光华认为,尽管我国创新文化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就,创新“气场”日益增强,文化资源供给渠道更加畅通,影响创新的制度性成本显著降低,但是也要看到,文化资源供给还有短板,民族血脉还不够畅通,全社会共担创新成功与失败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为此,他建议要加强对“文化建设”战略的监督,优化创新生态,厚植创新文化。

1

网络图

方光华指出,文化是创新的土壤,没有文化的熏陶,创新难以充分展开,也难以持续。“创新需要强大的‘气场’,这个‘气场’即时代主题所蕴涵的使命意识,它召唤英雄,激励英雄不甘平庸,这个‘气场’只有文化才能孕育。”他说,创新要有创造者心灵的自由,创新的时代,创造者文思泉涌,真理在辩论和实践中熠熠生辉,而文化能提供创造性思想资源的供给,并能激活资源的价值,促成不同领域创造者的心灵碰撞,激发创新的火花;创新要有对创造者的激励和尊重,没有对创造活动制度性成本的减少,没有对创造性成果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的明晰和保护,没有全社会与创造者共享成功喜悦和失败忧愁的创业投资机制,创造力就难以充分发挥。

目前,我国创新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创新的“气场”正在日益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顺利推进,文化供给品质和质量显著改善,文化产业增长迅速;影响创新的制度性成本显著降低,出台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一批法律法规,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创业投资发展势头良好;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讯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方光华说:“创新正在改变我国生产生活方式,重塑中国经济增长格局和中国形象。”

“但是,我国创新文化培育还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凝神聚气,‘四个自信’要在干部、知识分子和广大群众心中生根发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更加贴近群众生活;文化资源供给还有不少短板,我们所从事的事业还不太容易从现有文化遗产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还没有中华科技馆,没有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的国家博物馆,此外,对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翻译及其思想性力量的揭示也有不够,富有民族精神元素的文化创新和产业创新还不够丰富,民族的血脉不够畅通;全社会共担创新成功与失败的机制还没有建立,这直接影响着民族创造力的充分发挥。”方光华表示。

如何让民族创造力争相迸发,不断抒写民族复兴的精彩华章?方光华建议,政府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时,加强对党中央文化建设战略落实思路的总体把握,把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紧密联系起来,明确工作目标和举措,更加关注创新文化的培育;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增加文化建设工作成就的总结,除了要向人民介绍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成就外,需要向人民介绍对民族文化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效益发挥情况,当代文化创造和国家文化资产的增值情况,人民文化权益的保障情况,以及我国文化与外国文化交流和在海外传播实力的情况;人大常委会要加强对文化领域的法律法规的梳理和统筹,督促政府减少对文化创新不合时宜的审批,废止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规旧章,砍掉有碍于释放创新活力的繁文缛节;人民政协要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文化平台的工作,争取在文化建设方面有更加强大的政治影响力和穿透力。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