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8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读原创 读原创

港澳全国政协委员热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机遇和挑战

2018年03月13日 11:03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发挥优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港澳全国政协委员热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机遇和挑战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3日电(记者 李寅峰 徐金玉3月12日上午,港澳委员驻地,特邀港澳的3个小组,150余名委员纷纷将热点关注问题聚焦在一个点上,那就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粤港澳三地

网络图片

港澳的优势在哪里

港澳回归祖国后,在融入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特区所长、实现优势互补,一直是一个方向性问题。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越来越引起关注时,委员们一次一次地探讨:港澳的优势在哪里?

“为什么大湾区里包含的是这11座城市?”梁少培委员认为,11座城市分别拥有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发展优势,所以,作为港澳特别行政区,在大湾区建设中,明确自己的定位,才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第一步。

“香港是国际自由港、国际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这是香港在多年发展中积累下来的资本。”谭锦球委员眼中的香港优势,也是诸多港区委员提到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香港就该作为走出去、引进来的重要枢纽,在资本市场、法律等高端专业服务领域发挥所长。

与之相较,澳门更该凸显的是“一中心”、“一平台”的独特定位,即世界休闲旅游中心、中国和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这方面,澳门已有一些先行先试的成功例子。”陈明金委员介绍,早在8年前,澳门同济慈善会已经致力于培养中葡双语法律人才,并在2013年设立至善有限公司,专注于研究中国与葡语国家的经济市场。

傅铁生委员更以数字说明,在中国与葡语国家的经贸往来中,澳门所占的份额还是比较少,大有提升的空间。

如何最直接地实现共享共赢

“粤港澳大湾区已经从一个概念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现在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关键要看协调机制。”方文雄委员说,“大湾区的‘大门’已经敞开,但有些‘小门’还没有打通,希望大湾区建设的协调机制尽快落实。”

被港澳委员反复提及的“小门”,是港澳与内地人员往来的便利问题。“香港700多万人,相比于我国总人口来说占比很少,发放使用便捷的身份证件,应该不难,但对香港居民很重要。”黄兰发委员说,现在香港人回内地,使用的是通行证,在内地诸多行政系统里,通行证却是“行不通”———在医疗、社保等方面,都无用武之地。

黄志祥委员补充说,用“通行证”买高铁票,无法在自助终端上取票,只能去窗口排队取票,常常需要花费不少时间。

对此,陈明金委员表示,只有粤港澳三地居民各项民生事务更加便利,才能进一步推进粤港澳三地的协调发展。他建议率先在内地的九座城市实现港澳居民往来内地的证件与内地居民身份证同等条件使用,逐步实现港澳居民在广东享有内地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交通等方面的便利。

“我建议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实现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

“我建议在交通、金融、工商登记、医保、社保、税收等方面,在内地工作满年数的港澳居民,享受内地居民的待遇及便利服务……”

三个小组讨论现场,委员的建议此起彼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各方协调的“小门”,还需要一扇扇打开。

青年科创联系着大湾区的未来

“香港青年在粤港澳所面临的创新科技的机遇前所未有,从香港青年自身看,身处香港,有‘一国两制’制度优势、两文三语的语言优势以及较强的国际化意识等。”在谭铁牛委员看来,香港青年应抓住机遇,积极作为。

那么,香港青年对粤港澳大湾区的认识怎样呢?前不久,王?鸣委员在一项网络调查中看到这样一组数据。“总分是5分,知道的人只占了2.63分,这说明,差不多有一半的香港年轻人,没有听过粤港澳大湾区。要让年轻人了解和参与大湾区建设,我们还有很大空间。”王?鸣委员说,大湾区建设最大的机遇是让香港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建议一方面设立一站式信息平台,把最新的、最准确的信息及时公布,另一方面,政府与民间组织也要做好协调工作。与此同时,如果年轻人讲给年轻人听,效果则会更好,大湾区应该有重点标志性的项目,让香港青年参与其中。”

“大湾区也包含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国家应推动港澳青年传统文化素养方面的培养。”何富强委员补充道,应鼓励青年多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热爱祖国及大湾区的情感,推动大湾区的经济建设以及文化发展。

编辑:吴静怡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