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8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读原创 读原创

妇联19组讨论思考:发展婴幼儿公共托育服务需各方齐发力

2018年03月14日 10:36 | 作者:杨文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加速发展婴幼儿公共托育服务需要各方齐发力
——来自妇联19组讨论现场的思考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英才学院董事长 杨文

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的任期里,我从原来的教育界来到了妇联界。这些年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十分关注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发展问题,也曾多次提交提案。今年来到妇联界别后,我发现组里有很多委员都对这个话题十分关心,大家也经常就这个话题在一起交流。

1

网络图

3月12日上午,我们小组专门就“0-3岁婴幼儿在看护及教育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集中讨论,并且邀请了全国妇联和教育部的相关负责同志列席会议。会上大家的讨论给了我很大启发,同时也引发了我的思考。

近年来,虽然国家放开了二孩政策,但许多妈妈都面临生不起、没精力带的难题。从国家卫计委的统计数字来看,2017年出生人口最低预测为2023.2万,而实际上全年住院分娩数为1758万,比2016年的1864万减少106万,下降5.7%。出生人口数不升反降。我认为,二孩养育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和照料负担是影响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的三大重要原因。二孩的生养哺育势必要占据育龄职业女性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影响其职场生涯,使得她们的二孩生育意愿大大降低。此外,经济成本使许多家庭不堪重负。现在,由于0-3岁公共托育服务的缺失,不少家庭只能通过聘请保姆、月嫂的方式照料婴幼儿,养育孩子的经济成本、照料负担日益增加,致使他们在二孩问题上望而却步。

我所在的学校女职工占大多数,所以特别能体会她们在这方面的需求。讨论中,我向大家介绍了我们学校的做法:为了帮助女职工减轻照看幼儿的负担,让她们能够安心工作,我们尝试着在学校里开办了0-3岁和3-6岁两个托幼班。职工家长们每天上班来把孩子放在托育班里,下班之后再领走。如果有需要,中午还可以照看,应该说较好地解决了女职工的后顾之忧。

听了我的介绍,有委员表示并不是所有单位都具备这样的条件。对此,我也认为,目前,我国的托育形式较为单一,大都以小时制为主,全日制、社区资源中心较少,无法满足社会多种需求。因此,建议加大财政投入,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参与。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探索尝试全日制、半日制、小时制、社区式、住家式、资源中心式等多种托育形式,扩大婴幼儿托育服务的覆盖面。

讨论中,不少委员都提到了托育师资缺乏的问题,我也十分认同。目前,托育专业师资匮乏,缺口很大。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可增设早期教育专业或方向,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职后教师培训方案进行进一步整合,形成包括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长期和短期培训结合的一体化培训方案,为各类托育从业人员、管理人员提供持续的专业成长服务。近年来,我所在的学校也在进行相关课程的研发,并且设立了早期教育专业,希望能为托育师资的培养做一些有益的尝试。

委员们的发言结束后,列席会议的全国妇联和教育部的相关负责同志回应了大家的讨论,他们也表达了有些情况存在主管部门不明确、职责不清晰,且各部门职责相互交叉重叠的问题。这和我今年提案中提到的“建议尽快理顺各部门关系,明确职责,建立起由教育部门主导,卫计委、妇联、社区、托幼机构协同配合的托育工作管理机制,各尽其职,各负其责”是一致的。我期待有关部门能尽快制定托育服务的政策法规,比如托育服务机构的市场准入、服务质量监管等,来推动和保障0-3岁托育服务工作健康发展。

目前,0-3岁婴幼儿的看护及教育问题已经不单纯是一个孩子、一个家庭的问题,更关系到我们基本国策落实和社会的发展。基于巨大的社会需求,婴幼儿托育公共服务体系亟待重塑。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政府、妇联、社区、高校、社会资本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合力,以实现孩子、家庭、企业乃至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共赢。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