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8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读原创 读原创

我们的乡村 希望的田野

2018年03月14日 17:42 | 作者:张磊 范文杰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我们的乡村 希望的田野

——政协委员共话乡村振兴路径

无喧嚣之烦耳,有乡愁之温馨;

无雾霾之困扰,有天空之蔚蓝;

无交通之堵心,有大道之顺畅;

无高楼之蜗居,有桃源之旖旎。

——这是梁留科委员心中美丽乡村的模样。

乡村

网络图片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4日电(记者 张磊 范文杰)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富了,日子美了。但是,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城市巨大的马太效应,对传统的乡村文化和乡村生态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描绘了未来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景。这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

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三农”是最深厚的基础,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后劲。怎样振兴乡村?谁来振兴乡村? 农业大省和西部省份实施乡村振兴,探索一条符合实际的道路,有着重大的意义。全国两会期间,本报邀请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亚忠,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马秀珍和全国政协委员、洛阳师范学院院长梁留科做客人民政协网,共话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农村变化的喜与忧

记者:在三位委员的印象当中,和过去的农村相比,今天的乡村发生了什么变化?

张亚忠: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改革是先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这种发自农民自身的改革力量,让农村的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取消农业税,这是中国几千年都没有的。现在农村的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住上了小洋楼,用上了智能手机,在互联网上买和卖,农民就业的渠道也增加许多。

马秀珍:农村的机械化大幅提高,宁夏的机械化达到73%,农田水利有很大的改善,一些先进技术真的是跟以前不可同日而语。生活上,老百姓看病就医有了医保,养老保险也全覆盖了。老百姓的精神状态、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

梁留科:目前,农村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农业生产成本与价格的问题,农村环境污染、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农民还徘徊在城乡之间,以及“农二代”的上学问题。农村的城中村、包括空心村问题。乡村文化和乡村原生态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走个性化的农村产业发展之路

记者:中央提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对于宁夏,关键的着力点是什么?

马秀珍:我认为产业发展是最主要的,在农村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发展壮大农村的产业,我认为着重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要根据各地的禀赋、资源,在种养殖业、乡村旅游、医养结合各方面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特色突出的合理产业格局。

目前宁夏也出现了从传统的产业种养殖向产加销一体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我觉得农民从拉长产业链当中得到很多的收益。农村现在不是单一的农业生产的地方,它的功能扩展到了生态的涵养,健康养老、休闲观光、文化体验,为今后的农业,包括我们在新兴产业中的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发展也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载体,将来农村是大有可为的。

记者:河南是农业大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河南意义重大。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河南如何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张亚忠:的确,河南是农业大省,也是粮食产量大省。有人形象地说,全国人民吃的馒头,四个中就有一个是河南贡献的。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河南正从农业大省转向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产品品牌大省。双汇、华英、三全、好想你等知名企业和名牌享誉全国。

下一步,河南适应群众对农产品的需求由以粮食为主的大宗农产品转化为绿色健康、小宗特色个性化产品的大势,在农产品加工、特色农业产业方面下功夫,利用互联网技术,创造出更多的农村新业态、新模式。

还要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延伸农业产业生产加工链条,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在带动整个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上做文章。要实现这些,一方面需要国家政策扶持,另一方面要实现规模化。农村土地要集约,尤其是让能人来经营,让大部分农民成为农业工人、产业工人。

未来农业产业化要实现个性化生产,你需要什么我就给你生产什么,让你直接就能看到。比如,用现在的物联网技术,你可以领养一头牛,让专业人员帮你养,每天吃什么,每天长了多少重量,整个过程,领养人通过物联网都能够看到。

公共资源投入的短板要补齐

记者: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短板是什么?

马秀珍:乡村振兴的一个重点就是要改变整个乡村的环境,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张亚忠:改变乡村自然环境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政府的公共服务要向农村延伸,从学前、小学、初中、高中教育方面,实现农村和城市一样的公共服务。

马秀珍:当前还是要围绕着农村的一些重点问题采取一些措施,现在我觉得一个重点是要加大对农村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我们宁夏为例,缺水是大问题,宁夏是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每年降水量才200毫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的16.7%。现在还有500多个村都没有通上自来水,还有2000多个自然村道路没有硬化。

中国传统的二元结构,造成投入大都在城市,农村投入很小,特别是现在形成的一种投入倒挂,如果乡村振兴战略不加大投入,我觉得这会是一个大问题。各级政府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惠民、利民的政策,广辟财源,加大各方面往农村的投入。普惠性金融今后投入的重点应该放在乡村。公共资源的投入重点也要往“三农”倾斜,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提供新动能

记者:近年来乡村旅游成为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如何挖掘乡村的地方特色,发展利民富乡的乡村旅游经济?

梁留科:我这几年一直在从事旅游研究,应该说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也是解决目前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一个重要抓手,所以说各个地方应该在充分挖掘当地的旅游特色,把旅游经济做好,从而为整个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动能。

首先要从乡村旅游自然资源中入手。乡村处处是资源、处处是景点。

其次是从田园生态中去做。农村地域辽阔,但各个地方条件不太一样,所以在各个地方都创造出各有特色的不同模式的田园风光,对整个旅游发展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河南的栾川县在乡村旅游方面做的就比较好。汪洋同志专门到栾川重渡沟视察过,给了非常好的指导意见。

第三个方面是从乡村旅游的人文资源中去挖掘去利用。比如从民宅老屋中去挖掘。全国各地都有很多老院,像河南的康百万庄园、马家庄园。还有各地独具特色的东西,如河南陕县的地坑院,如果把各自的特色挖掘出来,对当地的乡村旅游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的农耕文化有很长的历史,各个地方也形成了富有特色、具有当地鲜明特色的各种文化,怎样把这个文化做好非常重要。

生活在城市的不少人没有过农村,地怎么种、肥怎么施、秧怎么插等等,想办法让更多城里人来体验农事旅游。

还可以从农产品中挖掘商业价值,做成礼品、纪念品,像咱们的农产品的加工,河南这个品牌就很多。从乡风民俗中去挖掘价值,地方戏剧、地方美食等都可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记者:湖南十八洞村,曾经是很贫穷的地方,老百姓有的穷得娶不上媳妇儿。后来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农民办了农家乐,一天最多的游客接待几千人。

张亚忠:是的。农村特色旅游要激活。一旦某个特色被激活,一传十、十传百,影响就出来了。

马秀珍:旅游是乡村振兴产业中一个很重要的抓手。宁夏一些农村发展花卉产业,特别是银川郊区,花卉、民宿,包括养生保健的小镇、温泉小镇,也做了很多。

谁来振兴乡村?

记者: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镇,乡村空心村、老龄村现象严重。乡村靠谁来振兴?

马秀珍:乡村振兴最宝贵的是人才。需要大量的年轻人回村来创业,来建设家乡。我觉得,乡村振兴为人才“上山下乡”搭建了一个非常大的平台。中央应该尽快制定财税、金融、劳动就业的激励政策,鼓励更多人才回到农村开展创业、就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

张亚忠: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 “三农”人才队伍培养建设应由农业部门统筹负责,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系统上下协调联动,社会主体广泛参与。发挥农业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产业化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蓄水池”作用。应该探索建立公益性农技推广队伍与经营性技术服务队伍协调发展的新机制,完善农村基层人才服务相关政策,解决好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

马秀珍: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强领导体制机制建设。必须落实党管农村的原则,要建立刚才大家说的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工作队伍,形成五级书记抓农村工作制度,自上而下,建立一个领导体系。

还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到的“四个优先”,就是要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好的管理体系、领导体系,我觉得,乡村振兴战略这么多的政策要落实下去,也是很难的。围绕中央的总体要求,我们还要研究和出台相关的实施政策,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来增强农村的发展活力。

张亚忠:党的基层组织能不能发挥堡垒作用,是乡村振兴能不能成功的基石、基础。很多时候,上面很多好的政策,一层一层传下来,层层衰减,到下面具体执行的时候就全走样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显得更为重要。

马秀珍:我觉得选好带头人很关键。

张亚忠:是的,一个好的带头人是一个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治理发挥作用最重要的环节。这个领头人作用发挥不好,乡村就会成为另外的样子,所以,基层组织的带头人要选好。另一个是致富带头人要选好。要发现和培养既懂政策,又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人才,鼓励有这样能力的人到农村去,带领群众去致富,从政策上引导、鼓励和倾斜。

村民自治,让老百姓议事说事主事

记者: 村级组织是自治机构,该如何发挥乡村的内生动力?

马秀珍:如何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宁夏在坐实村民代表制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宁夏从2013年起就开始抓这项工作,严格村民代表推选条件和程序,推选村民代表应该综合考虑,包括年龄、文化程度、你的能力,包括你在村上的威望,每10-15户推荐一个代表。另外对村民议事协商目录和程序进行完善,广泛推进村务事务民主决策,特别是在低保的确定、脱贫精准识别的贫困户和一事一议,村民的财务管理方面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真正让老百姓议事说事主事,通过村民自治来实现乡村的治理有效。

梁留科:村民自治,如果要做到治理有效,就应该做到三治联动。德治为引领,法治为保障,以自治为核心。德治是整个引领社会发展最基本的东西。把德治、把道德教育放在引领地位,依法治国、依法来保障村民自治为核心,通过这样三治联动才能达到治理有效的目的。


委员档案:

张亚忠: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河南省委主委。连续担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提交提案150余件,其中一半以上是关于“三农”方面。今年全国两会带来了10余件提案,建言的重点依然是“三农”。

马秀珍: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宁夏回族自治区卫计委主任、九三学社宁夏回族自治区委主委。在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期间,提交48件提案,提案重点关注农村农民问题。她说:政协委员是一种荣誉,不能把它当成花环戴。

梁留科:全国政协委员、洛阳师范学院院长。对乡村旅游有深入研究,长期从事旅游教育工作,做过地方旅游局局长,目前是旅游专业博导。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乡村振兴 农村 养殖 决策 乡村旅游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