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8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读原创 读原创

陈乃科:探索建立“人民美好生活”的评价标准

2018年03月14日 18:04 | 作者:高扬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4日电(记者 高扬)“当前,‘人民美好生活’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施政方向和奋斗目标。人民美好生活的雏形已经形成,但仍缺乏系统化、理论化的设计、规划与研究。”全国人大代表陈乃科表示,如何评判人民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美好生活?应该有一个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评判标准。

人民美好生活

网络图片

陈乃科认为,如何构建体系模型、设计具体指标与内涵、细化各项工作步骤、内容、进程,有计划、分阶段地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目标,是一个需要严肃对待、认真思考、努力践行的重要课题。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对此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论证研究和推进实施。

针对如何探索建立“人民美好生活”的评价标准,陈乃科建议,应该设计基本的边际和基本的体系模型及体系框架下的各细分指标,以作为今后可总结、评价、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陈乃科说,关于基本的边际部分,应从宏、中、微观三方面入手,把人民群众生活感受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环境、生活等因素,把与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感、自尊感、满意度、获得感直接关联的社会因素和群众最能感受到的生活指标都包设计进去。同时,群众的生活安全满意度指标、生活环境满意度指标、精神生活满意度指标、家庭收入满意度指标、教育普惠满意度指标、医疗健康满意度指标、养老康健满意度指标、人际信任满意度指标、社会信心满意度指标等设计进去,就如同GDP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一样,“人民美好生活”也应该建立可量化、可感知、可评估的具体微观指标,“这些指标,直接展示了公众看得见、摸得着、可表达的‘美好生活’的真实内涵。”

陈乃科认为,要把建立“人民美好生活”体系模型工作提升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战略高度,所有工作重心都要明确指向建立“人民美好生活 ”的目标。陈乃科表示,由于各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地域文化存在差异,可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不同的评价体系、指标及考核权重,但这些体系与指标同时需与全国的总体设计目标相契合,在差异性的背景下,实现全国一致性、平衡性。目标可以有差别,但指向要明确,既考虑差异性,又考虑兼容性;体系指标在设计制定上的既要符合国情、又要行之有效。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指标 人民美好生活 满意 建立 评价标准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