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8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读原创 读原创

茸芭莘那的遗憾

2018年03月16日 11:17 | 作者:郝雪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6日电(记者 郝雪)闪闪的火塘,火塘旁围坐着时而低声吟唱,时而高声相和的人群,外公就是人群中那个领唱的人。”这是云南普米族姑娘茸芭莘那委员回忆第一次偷听外公唱歌时的场景。

1

网络图

茸芭莘那说,普米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传统文化艺术都是靠口耳相传,外公是当地著名的普米族文化传承人。记得第一次听外公唱歌,是在一次仪式上,由于仪式神圣庄严,怕小孩子添乱,大人们不许他们参加。茸芭莘那和兄弟姐妹几个人躲在门后,从门缝里偷听外公唱歌。上小学后,她开始有意识地向外公学习演唱的技艺,报考云南音乐学院后,每逢假期她都走很远的山路去探望外公,并开始有针对性地向外公学习普米族的特色唱腔。

2006年,茸芭莘那带着外公教给她的歌参加了第十二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一首《怒江大小调》让全国人民认识了这位美丽的普米族姑娘,而这首歌就有外公的影子,也正是“成名”,让她认识到普米族文化的珍贵。于是,她与朋友相约,要将外公的艺术形式用镜头记录下,但由于她刚到北京,各种条件尚不具备,就耽搁了下来。可是,还没来得及将这个心愿付诸实施,90多岁的外公就去世了,这给茸芭莘那留下了永久的遗憾!

外公的去世让茸芭莘那感到保护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紧迫,她开始有意识地记录保护传承普米族文化的方方面面,追寻和守护正在逐渐失落的文明。“好在我的大舅和父亲都还传承了一部分,但与外公相比,已遗失了太多。”

这几年,茸芭莘那随全国政协到新疆、西藏、黑龙江等多个省份调研,利用演出空余时间拜访当地老艺人,更加坚定了她传承和保护本民族文化的决心。本届政协会议,她提交了《关于加大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力度开展口头传统典藏工作的提案》,针对调研中发现的人口较少民族的口头传统文化保护严重缺失的现状,建议通过典藏的方式,从艺术的角度系统地去记录与保存这些民族的口头传统。典藏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记录,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资料保存工作,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展现其艺术价值,并能很好地传承下去。

“我只有一个心愿,就是不能再让遗憾发生!”茸芭莘那说。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