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8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读原创 读原创

青岛市政协常委尹学军:为大国重器和超级工程保驾护航

2018年03月16日 12:50 | 作者:代桂云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为大国重器和超级工程保驾护航

——记青岛市政协常委、隔而固(青岛)振动控制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学军


2017年11月2日,在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上,港珠澳大桥抗风振工程团队正在对桥梁抗风减振系统的减振效果进行测量和验收,为大桥正式交付做准备。

一辆重达30吨的卡车徐徐地驶过激励凸台,一遍、两遍、三遍……大桥管理局、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隔而固公司的专家们都屏住呼吸,盯着电脑屏幕,期待着结果出现。屏幕上桥梁的振动响应数据绘出一组组优美的曲线,上下波动……

1. 7%!当这个数据出现的时候,头带白色安全帽的尹学军忍不住叫起来:“很好!非常好!”同时双手竖起大拇指。“四年磨一剑,就为了这个数。桥梁阻尼比的设计目标是1%以上,这联桥梁的阻尼比是1.7%,我们超额完成任务!”尹学军自豪地说。

采用大跨度连续梁的港珠澳大桥为了保证其120年的超长寿命和强台风下的结构安全,设计采用了质量调谐阻尼器(TMD)抗风减振系统。该减振系统技术指标非常严格,面临诸多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千人计划”专家、隔而固(青岛)振动控制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学军博士带领他的创新团队,自我加压,从严要求,克服重重困难,研制出这种高效的悬挂式TMD减振系统,创造了减振行业的又一项世界第一。20多年来,尹学军带领团队坚持科技创新,服务于国家重大工程,先后完成数千项减振工程,创造了一个个业内第一,减振技术也成了大国重器和超级工程的“守护神”。

1

尹学军荣获2015年度青岛市科技最高奖

2

尹学军与港珠澳大桥抗风TMD减振系统技术团队和验收单位在测试现场

不忘初心

“振动控制技术在很多领域既是基础技术,又往往是‘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对我国工业基础和重大装备、重大工程的技术水平提升有重大意义。”尹学军说。

尹学军在这一领域已经探索了20余年,是我国现代振动控制技术和产业的拓荒者、推动者和见证者。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的工业基础与科学技术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当时,邓小平同志就指出要大力培养新的科学技术人才。

在这一背景下,国家教育部一共派出了三批公派本科生和研究生留学海外。尹学军被录取为第三批公派研究生,于1985年秋季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我当时出国的初心就是报效祖国,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先进技术,回国建设四个现代化。”尹学军说,这一初心,30余年始终未变。

在德期间,尹学军师从柏林工业大学机械系当时三大设计大师之一的泽福林教授,主攻机械设计和高速列车轮轨振动方面的研究。期间,他主持建设了柏林工大当时最大的振动激励滚动试验台,等拿到博士学位的时候,他已经掌握了丰富的研发经验和振动技术。

学业即成,尹学军开始思考回国发展事宜。也许是机缘巧合,1996年9月,在德国柏林举行的“国际轨道交通技术展览会”上,他遇到了国际上振动控制领域内实力最强的专业技术公司———德国GERB集团。这家公司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振动控制技术,并且一直想开拓中国市场,双方一拍即合。

离开祖国13年后,尹学军回国。他选择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作为自己梦想开始的地方。1998年,他作为合伙人,创立了隔而固(青岛)振动控制有限公司。

科技报国

上个世纪90年代末,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我国各行各业都快速发展。但中国振动控制技术的落后,仍让尹学军耿耿于怀。他说,那时国内的振动控制产品还停留在橡胶垫、钢丝绳、小弹簧隔振器的水平,中高端振动控制市场基本处于空白,比德国落后了大约三四十年。

尹学军遇到了绝大多数先行者都会遇到的困难:没人愿意尝试新技术、新产品。当他建议把重达上千吨的汽车冲压线或高速旋转的汽轮发电机组放在弹簧基础上,或让飞驰的地铁列车运行在弹簧支承的浮置板道床上时,回应他的多是担心和怀疑。最让他哭笑不得的一次经历是:他们为一家企业的压力机装上隔振系统后,明明效果很好,但业主却担心数百吨的压力机放在弹簧支座上会晃倒,坚持把隔振系统拆掉,恢复设备原状。

“开头肯定是困难的,因为谁都不愿意做各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技术推广之路缓慢而艰难,但尹学军十分坚定,“我坚信有价值的技术一定会被接受,我要做的就是尽快缩短我国高端振动控制技术与西方的差距。”

那个时期,尹学军就像我国振动控制领域的一个“播种机”,到处传播新技术、新理念。他奔波于客户、工厂和设计院之间,频繁参加各类展会和学术交流会,拜访专业人士,作技术报告……就这样用了4年时间,他用自己的执着与勤奋,敲开了一个个行业的大门:大型工业装备、发电设备、轨道交通、建筑桥梁……期间,尹学军团队承接了北京西直门地铁枢纽、上海音乐厅平移等几个标志性的重大工程,成为我国振动控制技术领域的一个个标杆。

2007年6月,尹学军又成立了青岛科而泰环境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旨在搭建一个在更广阔的自主创新平台,把他多年积累的研究成果和专利项目进行成果转化,把科技真正转化成生产力。

20余年来,尹学军已主持完成了各行业振动与噪声控制工程项目8000余项,其中包括全国20多个城市的地铁特殊路段隔振工程、国家大剧院、上海世博会文化中心、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崇启大桥、港珠澳大桥等超级工程项目,以及我国新建的绝大部分核电站的主机隔振等大国重器项目。

在尹学军的推动下,我国中高端振动控制技术及应用水平从无到有、由弱到强,逐渐跻身世界领先行列。他研发出的“迷宫式约束阻尼车轮及钢轨”专利技术,性能指标全面超过了国内外同类产品,解决了困扰铁路行业100多年的难题。目前,该技术作为国家“863”计划科技成果,已应用于北京、上海等地地铁,运营反应良好,且出口到德国和巴西等国家。

到目前为止,尹学军带领隔而固与科而泰两公司先后参与起草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7部,累计申请228项国内外专利,获得国内授权专利183项,其中发明专利94项、国际专利13项。

因为在振动控制领域取得的突出科研成果,尹学军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6项,日内瓦国际发明专利金奖。2009年尹学军入选了中组部“千人计划”,2013年起任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山东省“十大杰出工程师”,2014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5年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荣获青岛市科学技术最高奖,被提名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期间还多次获得国务院侨办和中国侨联的创新人才奖项。

敢于担当

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曾经说过一句话:“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老一辈科学家的这种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让尹学军动容,也让他更加坚定了科技报国的决心: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就是我们研发新技术、新产品的方向,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秉承这种使命感与责任感,尹学军为“国之重器”做了不少有意义的大事。比如,为某风洞群成功研制飞行器模型支撑系统成套减振技术,减振效果最高达80%以上,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为我国多个型号新型飞机的研制和国防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研制成功船舶综合减振降噪技术,成功应用于“蛟龙号”的试验辅助船。眼下,他又忙着为我国空间站的一些设备研发高效减振系统。他说,这些项目非常偏僻,没有套路和先例可循,指标要求往往又非常苛刻,技术上非常具有挑战性,常常是苦苦思考、碰壁多日,才忽然脑洞大开、拨云见日。

本着这份责任,尹学军还做了不少在外人看来“非专业的小事”。

2010年某大城市高层大楼着火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后来多次森林大火难以扑灭,促使尹学军带领他的科而泰团队开始研发一种远程灭火装置,经过多次改进试验,现在这套类似“连珠炮”的装置可以把水或灭火粉发射到480米远的地方,可以解决高楼、化工厂和森林远程灭火难而危险的难题,也可以装在远洋船上打击海盗,他期盼着这项技术很快走向市场应用。

心系民生

尹学军不仅关注专业内的事,还积极关注社会上的事。作为青岛市政协常委,他积极参政议政。近年来,他先后提交了《关于加强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的提案》《关于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案》《加强生态规划建设绿色青岛》《关于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案》等提案,为党政决策提供参考。

作为中国侨联智库特聘专家委员会的特聘专家,尹学军提出多条建议。去年,针对我国门户枢纽机场临近沿海,内地城市之间中转绕弯耗时的情况,他提交了《关于打造国内中转枢纽机场的建议》,建议在国内航线几何中心(郑州或武汉)设立中国中转枢纽机场。该建议荣获中国侨联2017年建言献策奖。

作为政协委员和企业家,尹学军还以一颗赤子之心,常年进行慈善捐助。2015年,他给平度市某村捐赠风力机太阳能混合能源照明系统,用于街道亮化工程。多年来,他资助贵州省和青海省多名贫困家庭高中生和大学生,大部分孩子已考上了大学。他的善举还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工程走向了海外,他同青岛的企业家们一起,从去年起持续地资助尼泊尔某孤儿院的儿童和残疾人。前年起,他向西南交通大学捐赠30万元设立“隔而固奖学金”,旨在培养品学兼优的高铁和土木工程建设人才。

置身新时代,尹学军动情地说:“国家20多年的经济建设高速发展,我们才有这样的机会,作为一个工程师,我们是非常幸运的,我们赶上了一个很好的时代,我们应该踏着时代的脉搏,与祖国的命运同步,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以一个工程师的责任,为国家和人民服务,把振动控制技术应用于祖国需要的各行各业,这就是我的梦想。”

(代桂云)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