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委员讲堂委员讲堂

王阶委员:利用中医药做好慢性病防控

2018年03月21日 09:42 | 作者:王阶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慢病,是由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引起的,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精神心理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等为主的疾病。据WHO统计,2015年全世界有4000万人死于慢病,经济损失占全球疾病负担的50%。我国慢病中高血压、糖尿病患病人数过亿,冠心病、慢阻肺病患者超过千万,心力衰竭、癌症患者数百万。目前的治疗费用超过15756.20亿元,占整个居民治疗费用的68.25%,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给公共卫生事业带来沉重负担、影响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慢病管理存在的问题

慢病防治缺少相关政策和资源支持。我国人口众多、老龄化趋势严重,慢病管理需求量大,资源较少,水平较低。

管理结构僵化,主体单一,内在动力不足。目前的慢病防治管理服务团队职责不清,大部分工作都由医务人员共同完成,各成员间的沟通、探讨、协作管理不够。慢病体系中,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区域性医疗资源不能实现纵向整合和集团化管理。

信息化网络建设未健全。目前我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还没有统一的信息软件,不能实现信息共享,缺少动态管理,计算机应用人才也不足。高层次、专业化、高素质的慢病防治专业技术队伍不足。对慢病防治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

利用中医药提升慢病防治管理

利用中医药在重大疾病治疗中发挥协同作用。充分发挥中医药的协同作用,就是通过中西医结合,病征结合,优势互补,进一步改善临床症状、减少远期终点事件、降低病死率,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提升慢病管理水平。如冠心病在明确诊断与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辨证论治指导下的中医疗法,可使临床疗效由70%提高到88%。再如高血压病,中医根据证候进行干预,其中肾虚型患者加用补肾中药,不仅缓解肾虚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还可辅助西药平稳降压,并减少西药用量。因此,建议一方面要努力提高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能力与特色,另一方面强化中西医临床协作,开展联合攻关,形成中西医共同参与、独具特色的中国慢病管理体系。

利用中医药在治未病中发挥主导作用。在疾病预防控制方面,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几千年来遵循的理念,其核心内容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三个方面,若能充分挖掘,系统梳理总结,加以推广,可以让人民群众不得病、晚得病、少得病,得病之后通过有效治疗不向大病方面发展,病好以后通过精心调养防止复发,从而从根源上提升慢病管理的现实意义,真正减轻经济负担。

利用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发挥核心作用。康者,宁也;复者,返也,康复是通过治疗回到动态平衡的状态。在疾病康复中,中医药理论独到,方法多样,可发挥核心作用。如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中医益气、温阳、活血、利水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心脏功能。

利用中医特殊医疗形式防治慢病。中医学治疗疾病的总则包括治病求本、以平为期、调整阴阳、标本论治、扶正祛邪、三因制宜、同病异治、异病同治、随证治之等内容。中医的特色治疗方法多样,如活血化瘀、扶正培本、清热解毒、通里攻下等。目前活血化瘀法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脑血管病、血管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增生性病变、妇科病、各种炎症及疼痛等疾病。扶正培本治法在防治肿瘤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对中晚期患者提高免疫功能有效。

稳定慢病、带病生存。中医治疗具有包容疾病、稳定疾病和带病生存的智慧。慢病经过积极地治疗后,症状减轻或消失,有了更长的生存时间和更高的生活质量,达到新的平衡稳定的生存状态,从而达到智慧医疗及美丽人生的目的。

(本文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

编辑:赵彦

关键词:中医药 慢性病防控 政协委员 王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