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党派声音

走出贫困,如何啃最硬的“骨头”?

脱贫攻坚最硬"骨头"怎么啃?民主党派中央共同关注

2018年03月23日 09:21 | 作者:包松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走出贫困,如何啃最硬的“骨头”?
——民主党派中央共同关注“精准脱贫”
人民政协记者 包松娅

1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围绕扶贫中的薄弱环节,精准发力、综合施策,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到2017年底,我国贫困人口仍有3000万左右,这些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在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的地方,自身发展能力弱,脱贫难度较大,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今年两会,如何帮助深度贫困人口稳定精准脱贫,依然是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的重点,其中包括民主党派中央在内,大家纷纷将目光投向那近3000万的贫困人口,帮助他们脱贫,已然成为一种共同的责任。因为建成全面小康的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夯实精准脱贫的“根基”

在会议期间,多个民主党派在对精准脱贫的关注中,虽然角度各有不同,但都紧盯精准脱贫的基础性问题。到2020年全面小康的这两年,将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应多措并举着力固根本、打基础、利长远,只有将基础打牢,精准脱贫的参天大树才能经风雨而不倒。

针对有的贫困地区或者贫困户不愿意“摘帽”的现象,农工党中央提出,要构建贫困户退出激励扶持工作机制。建立贫困户退出奖励制度,对各项主要指标已符合退出条件的贫困户,在办理注销登记后,根据扶贫成效给予相应数量的资金奖励,从而提高退出积极性。“其次要建立贫困户退出‘后扶持’制度,对部分发展欠稳定的原贫困户,在办理注销登记后的2年内,扶贫部门应继续对其进行跟踪观察,继续支持其稳定发展,防止短时间返贫,真正实现可持续脱贫目标。”而对于那些已经稳定脱贫的贫困村,农工党中央认为要建立“贫困村”退出机制,构建新型“滴灌”式的“到人到户”扶贫模式,阻断扶贫、脱贫、返贫、再扶贫的恶性循环。

提出健全党建帮扶工作机制,农工党中央是考虑到贫困地区“能人”的带动作用。选优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对不胜任脱贫攻坚任务的班子干部及时调整,把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员、农民合作社负责人、专业大户择优选入村级领导班子,增强贫困村发展能力。同时农工党中央还提出,要确保贫困村有能人管事、有地方议事、有资金办事、有能力做事,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也有好的带动作用。”农工党中央建议,副县级以上党员干部可以任队长,鼓励懂经营、有农村工作经验或涉农方面专业技术特长、积极性高的党员干部、专家学者报名参加到村帮扶。

九三学社中央在发家致富带头人上的观点,与农工党中央不谋而合。

九三学社中央在中西部一些贫困地区调研时了解到,很多贫困地区不缺资源、干部富村富民愿望强烈,但缺少能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能人,成为制约脱贫与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更好发挥能人,尤其是党员能人的引领作用,在贫困村党支部建设中,应进一步拓宽选人渠道,为更多本地致富能手、返乡下乡创业人员中的党员能人提供回馈乡邻、服务社会的机会。”九三学社中央在提案中建议,要切实发挥“新农人”与农民联系紧密、组织效率高的优势,重视将其中的优秀分子培养吸纳进党组织,更好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民盟中央在此次两会提交的提案中与精准脱贫相关的就有三份。在谈到精准脱贫的体制机制,民盟中央认为当务之急是要构建有效的精准扶贫监督机制。

当前我国扶贫开发的管理模式正介于探索与发展之中,在民盟中央看来,从这些年各级政府及其扶贫组织的发展中,可以发现单纯地通过各级政府及其扶贫组织的内部制衡并不能达到很理想的监督效果。想要规避各级政府及其扶贫组织的违规运作,使其规范化的运行管理,则需要外部力量加以监督,外部监督同内部监督一起发力,共同促进精准扶贫目标的顺利实现。

民盟中央建议,要建立“多元共治”的多层次、多主体参与的监管体系,充分调动各个监督主体的积极性,形成一个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力量高度参与的对扶贫组织进行协同监督机制。作为民主党派,民盟中央还提出,要强化民主监督观念,确保监督的有效性,发挥好民主党派的智力优势,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秉持“帮忙不添乱”的原则,在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上,与中央统战部、国务院扶贫办,以及地方政府和有关方面充分沟通,同时民主监督要强化问题导向,将有针对性的调研和监督贯穿事前、事中、事后,既要关注做得好的地方,也要对不恰当的做法提出意见和解释,运用政党协商等渠道积极建言献策。

编辑:李晨阳

01 02 03

关键词:扶贫 脱贫 产业 贫困地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