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代表委员畅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前景·机遇·路径——代表委员畅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记者刘欢)两会期间,多名港澳代表委员受访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庞大、发展潜能巨大,其广阔前景为港澳提供了与广东携手创造世界级湾区的难得机遇,助推港澳搭上国家发展快车,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粤港澳大湾区由珠三角9个城市、香港和澳门组成,人口超过6600万人,面积5.6万多平方公里,GDP约1.3万亿美元,媲美旧金山、纽约、东京等成熟的世界级湾区,并有望成为全球经济总量最大的湾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路径,代表委员们建议,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尽可能消除现存壁垒和障碍,创建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平台等。
粤港澳大湾区前景广阔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区位、政策和‘一国两制’优势。”谭志源代表说,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和空港群,经济活力强,开放程度高,若能统筹协调,实现区内城市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叶建明委员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囊括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科技创新重镇深圳,又有其他城市产业集群的关联性支持,以及广州港、盐田港等世界级港口,建成世界级湾区的基础条件良好。长远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必将建成集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产业集群于一体的世界一流湾区,发挥引领创新、聚集辐射的核心功能。
马有礼委员说,中央主动部署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不仅着眼于推动该区域迅速跻身世界最大湾区,而且要尽可能消除现存的壁垒和障碍,强化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的充分有效组合,从而对国家经济全局产生带动和辐射作用。
魏明德委员说,“一带一路”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湾区提供了叠加优势。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拥有侨乡、英语、葡语三大文化纽带,是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重要桥梁。
大湾区建设为港澳带来机遇
叶建明说,粤港澳大湾区解决了香港地域狭小、产业发展失衡、经济容量有限的发展瓶颈,为其发挥经济优势提供了广阔空间。香港培养研发人才,深圳进行科技创新和产业孵化,东莞等地完善生产配套,整个大湾区产业链优势明显。
卢瑞安代表说,随着区内一系列交通基础设施相继完工、开通,“一小时生活圈”让粤港澳区域旅游合作进入新时代。香港旅游业要站在大湾区的高度谋篇布局,增加资源投入,加强宣传推广,带头提升三地的旅游合作和联合营销水平,树立大湾区目的地品牌形象,让大湾区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级旅游区。
吕耀东委员提议,在珠海横琴打造粤港澳休闲旅游示范区,突出横琴在粤港澳休闲旅游基地的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游建设进行实验探索。
马有礼说,澳门专业人才和科技创新不足,急需投资机会和开放路径。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更广泛、深入地参与到大湾区集约式的产业分工和城市群错位发展,是澳门扬长避短、实现适度多元产业结构调整,从而步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可行之路。
大湾区建设路径要“除障”、创新
洪为民代表说,有效促进大湾区要素流动,应采取一系列创新措施。例如,提高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的“含金量”,适度调整港澳专业人士专业认证条件,允许合资格专业人士在大湾区执业,为跨境就业人士提供税务便利等。
他建议,探讨成立半官方及民间的大湾区协调机构、联盟及沟通平台。例如成立大湾区港口联盟,更科学高效地处理港口事务,长远甚至可以成立大湾区港口管理局。他还建议官方、民间日后多以“湾区”名义举办跨境论坛、商贸展览、国际体育盛事等,打造“湾区”品牌。
叶建明说,粤港澳大湾区的格局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要处理不同的行政、法律、关税体系,协调区域内要素高效流通,存在诸多困难。建议中央设立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大湾区建设工作,研究解决粤港澳三方合作发展的重大问题,有效破除阻碍。
黄玉山代表建议,粤港澳三地政府、大专院校和社会共同合作,创建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平台。通过“合作平台”,在大湾区共同建立世界一流的联合实验室和协同创新中心,促进大湾区院校及科研机构的国际化,推动大湾区成为世界级的“产学研”重镇。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大湾区 粤港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