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读·榜样读·榜样

农旅融合新画图——下姜村蹲点记·产业篇

2018年04月02日 10:30 | 来源:浙江日报
分享到: 

春山逶迤,花木葱茏,凤林港蜿蜒穿村而过;鳞次栉比的现代民居依山傍水,参差错落。丽日蓝天下,美丽的下姜村宛若世外桃源,镶嵌在绿水青山中。

wKhTlVhKJOSEAL-AAAAAAI4j5k0258

资料图 下姜村位于淳安县西南部枫树岭镇,先后获得“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美丽乡村”称号 新华网图

这个位于淳安县大山深处的古老村庄,曾因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而长期贫穷。世纪之交,这里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才1860元,属于典型的贫困村。

2003年4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将下姜作为自己的基层联系点,下姜的巨变就此开启。

从2003年到2006年,习近平同志三进下姜,访农家、问民生,指导下姜发展沼气、整治村庄、种植药材、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15年来,下姜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一步一脚印,实现了从穷山村到“绿富美”的逆袭:家家都是小楼房,多半人家有了私家车。2017年,下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045元,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正如2006年习近平同志第三次到下姜时所说:“下姜村的发展,就好像一滴水,折射出全省农村发展的整体情况。”的确如此,下姜村的巨变,折射出的是在习近平“三农”思想的指引下,浙江山村从穷到富、从脏到美、从弱到强的蜕变。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土地有了不一样的产出

和浙江的许多山村一样,下姜村山多田少:面积不过10平方公里,221户、771人,只有600亩耕地。传统农业发展空间狭小,收益较低。

下姜人过去一直以种水稻和茶叶为生,但耕地不多,种粮收益有限,一遇天灾还绝收;身处深山交通不便,市场信息不灵,茶叶也卖不出好价钱。改革开放后,包产到户解决了下姜人的温饱问题,但要脱贫致富奔小康,路还很长。

为了增收致富,下姜人一度上山砍树烧炭、家中养鸡养猪。短短数年,6000多亩山林就成了“瘌痢头”,一下雨整个村庄屎尿横流……环境污染了,但收入增加有限。

2003年4月,下姜人惊喜地迎来了习近平同志。

“搓板路”上颠簸了60多公里,轮渡坐了半小时,盘山路上绕了100多个弯……一进村,习近平同志顾不上休息就走访调研,还和大伙开了个座谈会。

“当时习书记就是在我家开的座谈会,他问我们地里种什么、收成如何、好不好卖等。我们说完后,他开始讲话了,‘从大家讲的情况看,蚕桑、茶叶、早稻的产量都不算低。那么,为什么辛苦一年,收获不理想呢?种的都是大路货。没有做到优质高效和错位发展……’”今年70岁的姜德明回忆起当年的情形仍历历在目。

“种了一辈子地,还是头一次听到那些新的说法……经习书记这一点拨,大家心头一亮——对啊,不能总是大路货,得搞优质高效的、人家没有的才赚钱。听说我们想发展中药材但不懂技术,习书记第二天就落实了给我们派科技特派员的事。” 姜德明说。

下姜人自此一改祖祖辈辈的种植习惯,因地制宜发展起高效生态农业:山上种雷竹,山脚种中药材黄栀子,田里种蚕桑,加上茶叶,靠这“四片叶子”发展起了“四叶经济”。

2005年3月22日,习近平同志又一次来到下姜村。两年前种下的黄栀子已经丰收了,成了农户的“金疙瘩”,每户仅这一项一年就能增收4000多元……

时隔一年,习近平同志第三次来到下姜,再次嘱咐村里要“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还实地查看了蚕桑园等的发展情况。

在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人均不到一亩地的下姜认识到,要提高种植效益就必须流转土地,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流转后集中连片的土地,由村里统一对外招商。2011年,引进220亩葡萄园,2013年又增加了60亩草莓园,2013年、2014年先后共流转出150亩桃园,2016年流转出110亩蚕桑园。

如今,村里90%以上土地实现了流转。同样是600亩地,下姜如今种出了四季花、三季果。同时,村集体经济也壮大了,去年下姜村集体收入达到110多万元。

“对流转土地的农户来说,一亩地一年流转费1200元,且每年每亩递增50元,同时优先安排在农场打工,一个月少的能挣2300元,多的能挣3000多元。”下姜村葡萄采摘游基地负责人姜贤纲说,去年一年基地光支付农民工资就有60万元。

规模经营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走进下姜的百亩葡萄园,可以看到智慧农业长啥样:打开手机APP,温度、湿度多少一目了然;地干了自动浇水,热了遮阳篷自动打开……这些手机里都可以直接调节。葡萄品种合理搭配,能从7月一直摘到11月。

“土地是农村的根,同样一亩地,种什么、怎么种,产出效益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下姜村党总支书记姜浩强说,现在村里正鼓励村民搞设施农业,要让春笋冬出,亩均收入可达8000元到1万元,比过去一根毛竹卖七八元强多了。

走农旅融合发展路

农户有了多样化的收入

时近中午,记者来到村里的“凤林农家乐”,掌柜姜东勤正在灶台上忙活,等下有5桌客人要来吃饭……

整洁的农家小院里,刚从后山茶园回家的父亲姜海根在吃午饭。

“爸,后山春茶快要开采了吧?这几天微信上老有人问能不能来体验采茶。”姜东勤边切菜边问。几年农家乐开下来,他家已从单纯给游客管吃管住,发展到提供吃住游玩一条龙服务。

“要来采茶?好啊,起码能给我省点采茶的工钱。现在请一个采茶工一天要一两百元呢,80亩茶园那得要多少钱啊。今年茶叶行情还好吧?”姜海根问。

“比去年差点,不过现在村里游客多,我还可以网上卖,没问题。”姜东勤答道。

一段父子闲话,道出了作为下姜“四片叶子”之一的茶叶,这两年的一二三产融合之路。

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指出“继续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高效生态农业大有可为,但人多地少的现实决定了下姜要实现全面小康,还得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上多辟门路。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村支部副书记姜银祥在电视上看到习近平总书记谈乡村振兴:“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

“我们这几年就是按照总书记讲的去做的!”姜银祥说,2011年,随着村庄内外环境的改善,看看一些地方农家乐红火,大家都觉得下姜也有条件搞。

“2006年5月来的那次,习书记嘱咐我们党员要做生产发展的带头人。当时村里谁也没开过农家乐,刚放下锄头的农民能当好掌柜?后来老党员姜祖海带头,那年开的3家农家乐都是党员带的头。” 姜银祥说。

姜海根回忆,“刚开张的时候,一个月只有一两单生意,把大家愁坏了”。

在村党支部带头下,全村人齐心协力,各找门路,利用一切机会推介下姜,帮农家乐拉客源;上门找旅行社合作,吸引团队游;村里专门成立管理公司,统一服务标准、服务价格,对农家乐实行规范化管理;组织掌柜到星级酒店、农家乐先进地区去培训学习……

这样坚持到2014年,随着淳杨公路通车,下姜的乡村游一下火了。

“2015年,全村8家民宿,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2016年增加到23家,年接待游客11万人次;2017年,接待游客16万人次。”淳安千岛湖下姜景区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时洪说起这几年的变化自信满满,“今年还要好嘞!”

游客越来越多,姜东勤从部队退役后,放弃在外工作机会,回乡从父亲手里接过了农家乐。“这几年生意一年比一年好,2015年就赚了10多万元,2016年有20多万元,去年有40来万元……”姜东勤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游客一来,村民凭家常手艺也能赚钱:77岁的余彩元做的豆腐在村里公认第一,除了供应儿子的农家乐,还供给村里的其他民宿;江顺祥原先家庭条件并不好,现在靠打麻糍富了起来,旅游旺季一天能卖200斤;连村里家家都腌的豆腐乳、晒的地瓜干,都成了游客的伴手礼……

“旅游+”“互联网+”……传统农业发生了七十二变,下姜的“四叶经济”转型升级了:毛竹加工成游客的旅游纪念品,茶叶通过电商卖到全国各地,黄栀子要从单纯的中药材变成可观赏的栀子花海,桑葚挂果时办采摘游,蚕宝宝还能让小朋友带回家养着玩……

周边村庄共享发展

抱团共创更美好的生活

江南乡村,出了正月无闲人。

趁着春节后的旅游淡季,下姜村精品民宿“栖舍”的业主姜丽娟专门去了一趟丽江,去看看人家怎么做民宿。

“爱乐呵”民宿的业主杨红马请来了城里的设计师,“提升改造后要达到精品民宿标准”。

村口小店里,下姜村新开发包装的下姜喜茶喜饼正式上市了,红色的包装精致喜气,又多了一份吸引游客的伴手礼。

……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里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总书记当年的基层联系点,下姜当然得走在前头。现在大伙都干劲十足。” 开年之后,姜浩强脑子里盘桓的问题也不少:客人来得多但留下来住宿的少,本村旅游项目还是太少了;23家民宿中才两家精品民宿,一辆大巴的客人住宿还不得不分出三六九等,今年得想办法让精品民宿床位从14个增加到至少50个;大多数农户家开不了民宿,留在家里的人年纪也偏大,这些人家怎么增收……

村里操心的事,县里也在考虑:像下姜这样人多地少、旅游资源不算丰富、经营人才也匮乏的村庄有不少,如何实现乡村振兴?

打破各村藩篱,在更大范围内探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抱团发展,或是一条必由之路。

这个春天,一个以下姜村为中心、包括了邻近的枫树岭镇和大墅镇的8个行政村,共69.3平方公里的美丽村庄群,被新编的《下姜村及周边地区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绘到了一张蓝图上。

“周边村庄需要下姜村来带动,下姜村的进一步发展也需要周边村庄来提供配套。”枫树岭镇党委书记汤燕君说,要推动抱团发展规划落地,不单要有各级党委、政府的鼎力支持,更要带动周边群众将渴望美好生活的决心,化作切实有效的行动。

“我们要借着下姜的辐射效应,和下姜共同发展。”和下姜村只有一条隧道之隔的兰纳现代农业采摘园,总经理冯波已经建好了一座设施大棚,准备种上十多种热带水果,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采摘体验。

5年来,冯波已投入1800多万元,先后建了315亩果蔬采摘园和300亩桃园,“除了采摘园,我们也要发展民宿,这个面山临水的大露台,今年打算建成景观房。有了下姜的品牌效应,再过几年,周边旅游业态丰富起来后,这一大片地区就完全不一样了。”

好消息不断传来。“杭黄铁路今年通车,淳安这下要有高铁站了,省内外的游客来下姜会更方便。来村里住下,再周边走走,过个双休日很充实了。”边往花瓶里插进一束刚从山上采回的野樱花,边和记者聊着下姜的未来,下姜村民宿业主邵娟的眼睛闪闪发亮。

在下姜人的眼里,美好生活就像眼前的这束花儿一样,才刚刚绽放……

(执笔 本报记者 夏丹)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下姜村 发展 习近平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