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郭伊均:深化认识增强建设美丽中国内生动力

2018年04月03日 15:27 | 作者:郭伊均 | 来源:中国环境报
分享到: 

切实找准实现建设美丽中国奋斗目标的短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实现了对31个省份的中央环保督察全覆盖,环境监管与执法力度之严前所未有。但与建设美丽中国目标相比,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仍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在认识和实践层面均与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要求存在很大差距。

一是生态环境变化不协调。环境质量指标变化不协调。一些大城市夏季出现空气臭氧浓度上升趋势,水质较好的长江流域出现水体总磷浓度上升现象。局部环境变化趋势不一致。全国环境质量虽总体改善,但首轮中央环保督察表明,31个省份中仍有27个省份存在局部环境质量恶化的情况。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突出。有27个省份被中央环保督察组点名存在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水资源过度开发,围湖占湖、拦坝筑汊、侵占岸线、毁坏湿地、违法填海等问题多发频发。

二是环保工作进展不平衡。燃煤污染控制不力。不少省份违规新建中小燃煤锅炉。首轮中央环保督察发现,9省份在“大气十条”出台后仍新建10蒸吨以下中小燃煤锅炉达13040台。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首轮中央环保督察重点核查的35个重点城市中,经核算,每天累计直排生活污水达1200多万吨。养殖污染十分突出。首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中对22个省份都指出了畜禽及水产养殖污染典型事例。某省太湖一级保护区内161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约有80%无治污设施。

三是思想政治站位不够高。重视程度层层衰减。首轮中央环保督察发现,某省委常委会曾连续两年未研究环保工作,市、县党委常委会较少甚至不研究环保工作现象并不罕见,压力传导层层递减现象明显。干预执法问题突出。首轮中央环保督察发现,一些市以下地方政府仍在出台阻碍环境执法的“土政策”文件,甚至有地方政府仍公然违法要求执法部门撤销环境违法处罚决定。存在弄虚作假现象。地方工作人员人为干扰国家空气质量监测结果的现象仍时有发生,甚至存在通过杂物堵塞排污口、设立挡水墙治理黑臭水体等造假现象,与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完全违背,政绩导向存在明显偏差。

四是改革发展理念不适应。一些职能部门各自为政。部分职能部门违法行政、相互推诿扯皮、失职渎职,甚至伙同污染者欺上瞒下。在首轮中央环保督察问责人员中,涉及相关部门的人员达6638人。将环保与发展简单对立。环保与发展是统一的,污染因发展而产生,必须从发展源头去解决。环保既是最基本民生,又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也是不会出现产能过剩的产业。没有看清国际时代背景。有人认为,我国是发展中大国,环保要求过高与我国现阶段不相适应。但如果在环保方面不与国际标准全面接轨,我国企业就不可能走出去全面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着力增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生动力

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在深化认识上下功夫,从而增强建设美丽中国的内生动力。

首先,要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生态文明政治素养。加强领导干部培训。应紧紧抓住影响生态文明决策的“关键少数”领导干部,不仅要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开设生态文明课程,而且应将其全面融入其他各门课程,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生态文明素养,使之成为行动自觉,贯穿决策始终。强化法律法规约束。对各项法规是否符合生态文明要求进行全面评估,凡不符合的,应在制(修)订中及时予以完善,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治保障。注重政策规划引导。对已经或将出台的政策规划是否符合生态文明要求进行评估,凡不符合的,应及时予以调整,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政策保障。优化干部专业结构。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应统筹配备具有较丰富生态文明知识的班子成员,有助于集体决策时统筹考虑生态文明建设要求,避免“无知者无畏”。严格生态文明考核。制定科学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体系,严格对各级各部门进行考核及奖惩,严肃问责,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机制保障。

其次,要着力强化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融入工业化进程。应以不断严格的节能环保标准和产业政策倒逼污染严重区域压缩“两高一资”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鼓励经济欠发达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布局优化调整。将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全国应自上而下编制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城镇体系规划并推进实施,配套建设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引导大城市人口向中小城镇转移,缓解“大城市病”。将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融入农业现代化进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养殖与种植业协同发展,以种定养合理确定畜禽养殖规模,确保粪便能完全综合利用,既减少化肥施用量、防止污染,又改善农产品品质。着力通过市场化手段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加快建立碳排放权、污染排放权等交易市场和区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绿色无公害食品及乡村生态旅游市场,将环保需求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第三,要着力增强公众参与生态环保的行动自觉。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应将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融入小学、中学和高校教材体系,在国民教育各阶段开设生态文明课程,使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素养。拓展公众参与渠道。全面公开环保决策、监督管理和企业排放信息,让公众参与环境监督,成为永不离开的监督员。支持环境公益诉讼,鼓励公众通过法律手段维护环境权益。改进公众宣传方式。防止说教式宣传,鼓励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喜闻乐见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中,让公众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生态文明素养,做到知行合一。坚持激励与约束并举。通过阶梯电价、水价、气价等措施,促使公众主动节约资源、减少浪费。出台政策鼓励开发节能灯、节水器等节能环保设施,引导公众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

编辑:位林惠

1 2

关键词: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更多

更多